课题
10.4分式的乘除(1)
总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100%学生知道分式乘、除运算的法则,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运算2、90%学生能正确进行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3、80%学生在与分数乘、除运算相类比的探索中,增强用类比思想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划归的能力
重点
分式乘、除运算的法则,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运算
难点
在与分数乘、除运算相类比的探索中,增强用类比思想研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划归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互阅作业,错题标注
自学互帮(内容与方法)感情调节:1、观察下列运算:回忆分数乘除法的法则2、探索活动:猜一猜(二)自学一:课本109页思考及例1自学要求:1、类比分数乘除运算的法则,得到分式乘除运算的法则2、理解并记忆法则:分式的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式的除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计算=
=4、组内互帮自学二:课本109页例1自学要求:1、类比分数乘除运算,利用分式乘除法则解答本题2、注意符号问题和分式的约分3、分式的乘方,只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4、组内互帮自学检测:计算(1)
(2)知者加速: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然后再化简[]自学三:课本110页例2自学要求:1、先独立解答例2,然后参照课本过程自行批改
2、说说本题的解答过程组内互帮
4、多项式进行分式乘除时应先分解因式自学检测:1、完成课本110页练习T1、22、计算:(1)
(2)
(三)课堂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②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四)随堂练习:1、计算:(1)
(2).(3)
(4)
(6)÷10.4分式的乘除(2)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苏科版八年级下册“10.4
分式的乘除(第二课时)”
二.教学问题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运算法则,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从年龄特点上来说,八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分式的学习更抽象,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分式,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和约分之后的一节内容,上节课学习了分式的乘除,为这节课分式的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分子分母有多项式出现,约分前要进行因式分解。所以本节课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在利用法则的基础上,对约分的再次夯实。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约分的掌握。更要注意解题的顺序。本节课采用简单题目到复杂题目来突破本节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式乘、除运算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混合运算,能正确进行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引入:
在计算时,小明和小丽是这样计算的:
小明:;
小丽:
谁的算法正确?请说明理由。
(二)探究学习:
1.尝试:你会化简下列分式吗?
(1)
(2)
2.概括总结.
(1)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2)学会将多项式因式分解后,再约分和计算。
3.概念巩固:
(1)
(2)
你会灵活地运用法则解决分式的混合运算吗?
4.典型例题:
例1: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a=1,b=2,c=-3.
例2:计算:
5.探究:
计算:(1)
(2)
求值:
,其中,
6.课堂作业:
计算(1)
(2)
(3)
化简求值:
其中,
(三)归纳总结:
1.怎样进行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进行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板书设计:
分式的乘除(2)
1.
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应注意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
2.
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提供给学生一个探索、思考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动脑思考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探究,很自然地学习了新知识,既训练了学生的猜想、归纳、表达能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