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合理的算法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
教学准备:自学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例题情景图,谈话:欢迎小朋友们再次光临玩具柜。上一次我们在这里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呢?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鬼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鬼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8-25=
44-25=
44-38=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索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要求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方法一:先算38-20=18,再算18-5=13。
方法二:先算38-5=33,再算33-20=13。
方法三:先算30-20=10,再算8-5=3,最后算10+3=13。
……
(3)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朋友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2.探索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44-25=
”
(2)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先算44-20=24,再算24-5=19。
方法二:先算44-5=39,再算39-20=19。
方法三:先算14-5=9,再算30-20=10,最后算10+9=19。
……
(3)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44-25=
”的口算过程。
3.对比小结。
组织讨论:“38-25=
”和“44-25=
”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
尝试完成“44-38=
”,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
5.小结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巩固口算,安排估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口算,校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说说同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按竖行做。做完后进行交流,说说每组题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题的联系后独立进行计算,订正时说说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交流时说说估算方法,最后独立计算并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握了一样新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