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正确笔算和口算有余数的除法。 
3.在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71页例3、例4。 
四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体育课上老师组织体育活动时需要把同学们分组,如果每8人一组,我们班64人可以分成几组?(8组)你是怎样想的?那如果每9人一组又可以分成几组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像这样在平均分时,遇到了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师指课题:请一齐读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问题。 
1 、课件出示例3,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1)分一分,填一填。有18个圆片。 
(1)每人分6个,可以分给( )人。 
(2)每人分7个,可以分给( )人,还剩( )个。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我们用小棒代替圆片来分一分。边分边跟同桌小声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该怎样填好下表。 
(2)说一说,填表写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18根小棒,每6根分一份,分成了3份,还剩0支。 
师:还剩0支,说明18个圆片……(刚好分完) 
师:那你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分法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18÷6=3(人),你知道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吗? 
师:谁来说说第二种分法你是怎么分的? 
生:我把18根小棒,每7根分一份,分成了2份,还剩4支。 
师:同意吗?还剩4支,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师:那第二种分法该怎样列式呢?生说算式师板书:18÷7=2(份)……4(根)在数学上,我们把剩余的,但又不够分一份的数叫做余数,(在4的下面板书:余数,齐读两遍),我们要将余数写在商的后面,用6个小圆点隔开,读作:18除以7等于2份余4根,(生齐读)你知道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吗? 
师小结:比较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点?(第一种刚好分完,第二种出现了剩余)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除法在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吗? 
2、巩固练习,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孩子们很能干!刚才通过动手分一分和观察讨论,很快就认识了余数。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请拿出题单。指名读题。 
师:能独立完成吗? 
课堂活动:请生展示答案,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孩子们真棒!现在我们来观察刚才写的除法算式,看看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生通过讨论得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强调理解必须:如果剩下的够分一份就还要继续分,就不叫余数。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谈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关余数的问题,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例4。 
能独立完成吗?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谈话:刚才我们是通过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找到了商和余数,那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直接计算出商和余数呢?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试商及用竖式计算除法。 
师示范写竖式后,与同学们一起试商。 
师:54是哪里来的?表示什么?57-54=3又表示什么?谁来说说这个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表示的意义。同学们真聪明,那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4、闯关游戏。 
第一关:分一分,填一填。 
第二关:□÷6=□……□ 余数可能有哪些?余数最大是几? 
第三关:猜彩球。 
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心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