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4-02 08: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理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
特点
一、地形概况
中 国 三 级 阶 梯 分 布 图
>4000米
1000米—2000米
500米以下







读图:三阶梯上有那些地形区分布?
(1)有利于将海洋上湿润的水汽输入内地,
形成降水。
(2)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既有利于沟
通东西交通,又便于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3)阶梯 交界处,水流湍急,河流的落差大水能资
源丰富。
2、地势意义 (三水)
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 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约占2/3。
思考:我国地形对气 候、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山区交通闭塞,经济相对落后。
思考:我国地形对气 候、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
中列:
南列: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一)山脉
二、主要地貌类型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燕山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
中列:
东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巫山
雪峰山
长白山脉
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燕山
3.南北走向的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贺兰山等
祁连山、阿尔泰山等
喜马拉雅山



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


长白山脉

台湾山脉
祁连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脉

小兴

(二)四大高原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水塔之称
内蒙古高原---最平坦的
高原,风力强烈
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喀斯特地貌—溶蚀形成的石林
溶洞—石灰岩CaCO3 溶蚀形成
坝子-----小平原
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现象
名称 位置和省、区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青藏高原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内蒙古高原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1000米左右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黄土高原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1000-2000米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四大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1000米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500米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 500米以下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三大平原
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名 称 范围 主 要 特 征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多沼泽,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黄淮海)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
多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主要丘陵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位于第三阶梯上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三、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
陆地环境变化
地质灾害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
主要地质灾害:
火山爆发
滑坡和泥石流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危害:
地震
概念:
破坏、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
造成人员伤亡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多发区:
山区----多地震地区(川、滇、黔接壤地带)
原因:
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
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
地质灾害的防御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破坏生产、生活设施
地裂
火灾、海啸、滑坡
人员伤亡
疫病蔓延
地震
地质灾害
人类破坏植被
工程活动
1、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4、加强宣传
建筑抗震强度增加;护坡工程;植树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