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3 10: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底两万里
课堂导入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有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这个人,就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1828年生于法国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1863年因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此后开始从事写作,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为凡尔纳三部曲和《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等。1905年3月24日,凡尔纳于亚眠逝世。
作者简介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也称 “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1865年夏天,乔治·桑读完凡尔纳的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游记》之后,给凡尔纳写了一封信。
女作家在信中写道:“先生,感谢您在两部扣人心弦的作品中写了那些亲切和蔼的语句,它们使我忘了深深的悲痛,帮助我顶住痛苦的担忧。对您的两本书,我只感到一丝怅惘,那就是我已经把它们读完了,可是没有十多本可供我继续读下去。我希望您不久将我们带进大海的深处,让您笔下的人物乘着这些潜水机旅行,您的学识和想象力能够使之改善。”
作品诞生
文学史家们认为,乔治·桑的信是促成《海底两万里》这部“海洋小说”诞生的直接动因。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尼摩船长建造的“诺第留斯号” (意译为“鹦鹉螺号”)潜艇,从而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周游海底世界之旅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
主要内容
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在《神秘岛》中交代其为印度人),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船长从此之后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艇周游各大洋。
主要内容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危机四伏。
经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主要内容
最后,鹦鹉螺号在北大西洋里遇到一艘驱逐舰的炮轰,潜艇上除了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而三位俘虏在潜艇陷入大漩涡的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潜艇,被渔民救上岸。回国后,生物学家才将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主要内容
尼摩船长:
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在书中并未说明其国籍。他的真实身份在《神秘岛》中才得以揭晓:其为印度的达卡(Dakkar)王子。
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人 物
身 份
相关故事
人物形象
尼摩船长
建造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
勇斗黑鲨;将死去的同伴葬在珊瑚树林里;在锡兰采珠场救了一个穷苦的采珠人,并送给他一袋珍珠;南极遇险破冰;搜集海底的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遇事冷静,沉着机智;执着不屈;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有勇有谋的工程师,献身科学的探索者,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皮埃尔·阿龙纳斯,法国生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40岁,博古通今,在法国出版过一本书叫《海底的秘密》。他乘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人 物
身 份
相关故事
人物形象
阿龙纳斯
作品中的“我”,法国生物学家、教授。
与船长在海底森林狩猎;与船长一起参观亚特兰蒂斯遗址;同两个伙伴(康塞尔、尼德·兰)成功利用大漩涡逃出了“诺第留斯”号。
热爱海洋,知识渊博,头脑清晰。
康塞尔,阿龙纳斯的仆人,30岁,比利时人,是阿龙纳斯教授的得力助手。忠实,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以第三人称和教授说话。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
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人 物
身 份
相关故事
人物形象
康塞尔
阿龙纳斯的仆人,30岁,比利时人,是阿龙纳斯教授的得力助手。
在阿龙纳斯教授落水时,他毅然跳了下来,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游泳;最初被关入诺第留斯号,尼德·兰暴躁的时候,他耐心劝导;在海底狩猎后,又热情地给未去的尼德·兰讲述海底的景色;在缺乏氧气时将氧气让给教授;在海底观察到许多动物并给它们分类。
生性沉稳、随和,精通分类理论,做事一丝不苟。
尼德·兰,加拿大魁北克人,约40岁,是一个野性十足的鱼叉手,一个比较原始的人。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自由,是吃到地地道道的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是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精通野外生存,曾为大家在一个岛上做了一顿丰盛的饭。他脾气暴躁,受不了被监禁,也受不了在鹦鹉螺号上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人 物
身 份
相关故事
人物形象
尼德·兰
捕鲸手,鱼叉手之王,大约40来岁,加拿大人。
多次企图逃出诺第留斯号;在船长救采珠人受到鲨鱼攻击时,杀死鲨鱼救了船长。
勇敢,优秀,野性十足,性情火爆。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这部作品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作品主题
在小说里,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表达了对海洋的赞美和热爱。凡尔纳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种种险象环生的情节显示了人类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人类不懈的开拓精神。
作品主题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除了进行科学合理的想象,还注重细节的真实和人物的真实,并且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为了写出在科学合理基础上想象的科幻小说,凡尔纳制作了很多知识卡片,因此他才能想象出“鹦鹉螺”号,并且幻想利用钠来发电,通过开采海底煤矿来作为“鹦鹉螺”号的动力补给。此外,对人物吃穿用度的想象也很合理,比如尼摩船长吃的食物都是海鲜,抽的烟是一种富含烟碱的海藻等。
写作手法与特点
凡尔纳还注重细节的真实,如在“价值千万的珍珠”一章中,尼摩船长带“我们”欣赏价值不菲的珍珠时,突然看到一团黑影,仔细看时,“那是一个人影,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一个采珠人”。这一细节真实地表现出了“我”在海底逐渐看清采珠人的过程。
写作手法与特点
人物的真实性还突出体现在不同的人物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不同动作和语言上,如“黑流”一章中写对鱼的认识:尼德·兰站在打渔人的角度,从好吃和不好吃来谈;康塞尔由于受“我”这个博物学家的影响,对分类学感兴趣,站在分类学家的角度来谈。
写作手法与特点
《海底两万里》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让阿龙纳斯作为整个海底航行的见证者,借助他的感觉和意识去传达周遭的一切——“读者往往深受叙事者的感染,不知不觉地沉浸于叙事者‘我’营造的虚构的艺术世界中不能自拔”——从而跟着阿龙纳斯一起去海底航行,跟着他一起去揣测尼摩船长的身份。
写作手法与特点
为了进一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凡尔纳还使用了另外一些技巧。以故事中时间的明确性为例,甚至具体到某一日的几时,如尼摩船长说“我们的海底探险旅行于 11 月 8 日中午 12 时开始”,等等。伴随着对时间的强调,凡尔纳还让阿龙纳斯出于准确记录冒险经历的目的开始写日记,并在尾声部分借人物之口说出历险经历的记述“准确无误,没有一个事实遗漏,没有一个细节夸张”,可谓时刻不忘消除读者对故事真实性的疑虑。
写作手法与特点
此外,书中还使用了写信、写便条的形式。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读者完全相信“我”的故事,进一步延伸到相信叙事人,从而接受其情感、思想、道德观念,等等。
写作手法与特点
科幻小说有别于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一些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科幻价值。为了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海底两万里》,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科幻文学的先驱之一雨果·根斯巴克对科幻功能的理解为:“惊悚冒险”——一种叙事架构;“科学事实”——对现有科学原理的说明;“预言式愿景”——对可能出现的新发现或新发明进行描述。也就是说,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一般要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只有从这三要素出发,才能感受《海底两万里》作为科幻小说的独特价值。
阅读策略的提示
“检视性”阅读
检视性阅读是一种搜索性阅读活动,又称“略读”“寻读”“预读”。它以检索寻找一项或几项特定的内容为阅读目的,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检视性阅读时要注意用好序言、目录等现有的支架,迅速掌握这本名著的作家、创作背景、基本架构、创作特色等关键信息。同时,学会速读,掌握基本的速读方法:⑴集中精力,心无旁骛;⑵以默读为主;⑶眼睛的视域要宽,尽量不回视;⑷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阅读方法的提示
“专题式”阅读。
专题式阅读重在把握文体特征,并围绕那些最能体现作品核心价值的专题展开精读赏析,逐渐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阅读《海底两万里》,设置以下阅读专题作为支架,可以把握深入解读名著的路径,并在专题任务的聚焦中充分理解小说内涵,提高经典作品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方法的提示
专题一:航海日记
①自己绘制鹦鹉螺号潜水艇的航行线路图。(标明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之后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再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中。
阅读方法的提示
地中海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南极海域
北冰洋
专题一:航海日记
②任选一个关键的时间点,结合小说的内容,撰写一则航海日记。
可以围绕追捕“独角鲸”、海底森林打猎、土著人袭击、勇救采珠人、南极遇险等精彩情节,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
阅读方法的提示
专题二:介绍尼摩船长
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作品内容,以最后返回陆地的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的身份,给一个亲密的朋友写一封信,向他介绍尼摩船长其人。
塞勒斯?史密斯说,没有人能够评价尼摩船长这一生的是非功过。他躲避开敌人的迫害,在海底寻求自由,对自己孤独的生活又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从没有被残酷的生活经历磨灭。这是一个孤寂的英雄的形象,他对压迫的反抗、对正义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阅读方法的提示
专题三:绘制潜水艇简易图
绘制潜水艇简易图,(标明其各部位的名称、功能、制造原理)并分析其与今天的潜水艇的异同。通过分析,你有怎样的发现?
鹦鹉螺号的船体是很长的圆柱体,两端呈圆锥形,很像一支雪茄烟。这个圆筒从头到尾,正好是70米,潜艇的横梁,最宽的地方是8米。船体由里外两层船壳构成,里外两层船壳,用角钢连接。潜艇的客厅是一间斜角矩形的大房间,长10米,宽6米,高5米。客厅四周的墙上挂着图案严肃的壁毯。图书室的四壁摆着高大的紫檀木书架,放满了清一色的精装书籍。
阅读方法的提示
专题三:绘制潜水艇简易图
绘制潜水艇简易图,(标明其各部位的名称、功能、制造原理)并分析其与今天的潜水艇的异同。通过分析,你有怎样的发现?
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1868年,还没有电灯、无线电通信设备、柴油发动机、汽车)和科技发展现状(直到201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其性能才基本接近作者笔下的鹦鹉螺号),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科幻价值。
阅读方法的提示
专题三:绘制潜水艇简易图
绘制潜水艇简易图,(标明其各部位的名称、功能、制造原理)并分析其与今天的潜水艇的异同。通过分析,你有怎样的发现?
给鹦鹉螺号画图,既要画出它的形状,还要画出它的内在结构,甚至是一些细节、比例,这就需要我们反复阅读小说中的相关文字。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鹦鹉螺号,更是作者笔下的鹦鹉螺号。我们来看看下面同学的作品,就会发现这些作品有很多一致的表现,例如说流线型的外形,内在布局。
阅读方法的提示
但我们也会在细节上发现“大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对冲角的设计,两种设计哪一种更符合凡尔纳的设计呢?
“斯科蒂亚号并没有撞上什么,而是自己被撞倒了,像是被钻孔器似的锋利的工具戳了一下,而不像是被钝器击打着了。撞击似乎非常地轻,所以船上的人都没有因此而有所不安,但是,大家却听见货舱监运员跑到甲板上来,大声喊叫道:‘船要沉了!船要沉了!’……原来船体吃水线以下部分有一个两米宽的大洞。……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破了一个有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铁皮上的裂口很整齐,即使使用打孔钻也无法打出这么规则的洞来。如此看来,弄穿这个洞的钻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作的,而且,这个工具用巨大力量冲出来,穿透四厘米厚的铁板,还得倒退出来,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通过与原文的比对,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其实无论是思维导图的设计还是鹦鹉螺号简图的勾画,都是在提醒同学们一件事情,对于类型化作品,要对它的突出特点有准确深入地理解的话,读书时就要避免浅尝辄止。
1866年,凡尔纳通过想象创造了“鹦鹉螺号”。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86年,英国人建造潜水艇“鹦鹉螺号”,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续航力约80海里。
1955年,美国建成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正式服役。
1957年2月4日,“鹦鹉螺号”突破60,000海里(111,120公里)的航行纪录,达到《海底两万里》中所虚构的同名潜艇所航行之距离。
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凡尔纳超越了时代,想象创造了鹦鹉螺号,鹦鹉螺号上不仅拥有一切人类文明的瑰宝,而且电是它的机械原动力,能够以每小时五十海里的速度航行,能够在海底任意潜行……这些划时代的想象,后来一一变为现实。
高晓松曾经说人类社会的前行需要两只轮子的推进,一只是科技,另一只是艺术。艺术负责想象,科技负责将想象变成现实。这样看来科幻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小说作者往往是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用幻想的方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科学预见与艺术表达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在读科幻小说这一类作品时候应该关注的特点。
姓名:
要求:仿照示例,用工整的字体抄录自己喜欢的好词、金句或美段,然后就语言的妙处写几句点评语。
格式:
( )卷 第( )章:
制作“精粹积累”阅读卡片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精粹积累阅读卡片
分类:
摘 录
妙处点评
格式:(上)卷 第(8)章:动中之动
制作“精粹积累”阅读卡片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分类:美段
摘录
加拿大人(尼德·兰),由于他的性格,说话时很激动。他愤愤地埋怨人家蔑视人权,把我们关在这里,质问人家凭什么法律扣留我们。他引述了《人身保障法》的条文,说要控诉非法羁禁他的人。他激动地指手画脚,大声叫喊,最后,他用富于表情的手势,让对方明白我们饿得要命。
妙处点评
片段对人物语言的表达,采用了间接转述的方式,既可以表现出人物说话的内容,也能够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情状表现得更加细致,这样,一个情绪易激动、说话指手画脚、有趣而又无所顾忌的尼德·兰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巧妙无比,既是在用“饿得要命”来抗议,又为下文“侍者”“把三份 餐具放在桌上”的出现埋下伏笔。
作 业
以下作业任选其一。
1.写一篇介绍“诺第留斯”号潜艇的解说词。先介绍清楚下面内容,然后分析其符合科学原理和富有幻想成分的地方。
(1)“诺第留斯”号潜艇整体外形、部件来源和潜艇的优点。
(2)潜艇几大部位、主要舱室及其功能。
(3)潜艇的动力来源、控制潜艇航行的仪表、主要设施。
作 业
2.请根据阿龙纳斯一行搭乘“诺第留斯”号潜艇环球海洋旅行所见到的海洋奇观、独特的生物等内容,以“环海游中的美丽画卷”为题,写一篇富有吸引力的景点解说导游词(至少包含三个画面)。谈谈自己的解说中是否借鉴到文中语句。
作 业
3.编写剧本,感受人物形象。
(1)选取自己喜欢的章节(最好能够选取连续的几章),编写一个微型剧本。改编之前,先了解剧本的构成要素、剧情内容及原作相关章节内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请教他人。
(2)宣读展示剧本,从不同同学编写的剧本中去感受同一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再与原作品中的相关章节进行比较,在交相辉映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拓展阅读
大家都非常关心尼摩船长的身世和他的下落,关于这个问题,凡尔纳在他的海洋三部曲的另外一部《神秘岛》中揭开了谜底。你想知道谜底吗?那就去读一读《神秘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