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写作有妙招
作文立意构思(二)
第三讲
独辟蹊径见锋芒
第二讲:作文立意构思
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司一连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魁选,即第一名。
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强化训练,掌握逆向思维立意
请同学们对成语“邯郸学步”进行逆向思维立意
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的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故事讲得是,一燕国人听说古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未得其能,又忘记自己的走姿,最后爬着回到了燕国。
立意:第一、燕国人不顾路途遥远,不辞辛劳前往学习,这种对自身完美的执着追求,值得嘲讽吗?
第二、他不愿固步自封,虚心好学,这种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第三、虽然暂时学步未成,但精神可嘉,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的。
第四、故事结局虽然意在嘲讽,但却提醒我们,凡事不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免弄巧成拙。
拔高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从多方面思考“水”蕴含的哲理,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立意,自拟标题作文。
要求: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个以名词为题目的命题作文,要求写成议论文。我们首先必须思考水这种物质具有怎样的特性,这样的特性与人事有着怎样的关联,有着怎样的意义,然后从这些角度入手,提炼出文章要论述的观点来。关于水的特性,人们有很多的表述,比如水滴石穿,体现了水的坚忍执著,以柔克刚;水无常形,体现水的灵活变通;水不与万物争高下,体现了水的淡泊,所以人们常说上善若水,有这些特性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论述生活智慧。如果要在这些常规的立意之外再别处新意,我们不妨从反面思考,比如水性就下,天生不思进取,耽于安逸;水无常形,遇宽则展、遇窄则收,缺乏独立的主见与铮铮铁骨,由这些可以联系历史与现实中的人的品性,批判这种低劣的品性。
三、虚实结合,相辅相成
“虚”和“实”是艺术上的一对辩证范畴。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建筑、文学、表演等都重视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对艺术而言,虚实结合,相辅相成,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
书
朱湘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的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需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印书的字体有许多种:宋体挺秀有如柳字,麻沙体夭矫有如欧字,书法体娟秀有如褚字,楷体端方有如颜字。楷体是最常见的了。这里面又分出许多不同的种类:一种是通行的正方体;还有一种是窄长的楷体,棱角最显;一种是扁短的楷体,浑厚颇有古风。还有写的书:或全体楷体,或半楷体,它们不单看来有一种密切的感觉,并且有时有古代的写本,很足以考证今本的印误,以及文字的假借。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飘渺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绝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的结局;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像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叹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天下事真是不如意的多。不讲别的,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那琉璃一般脆弱的美人,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请找出文章中实写与虚写的具体内容?
实写:(书的外形、纸色、字形、字体、书的印章、雅号等)
虚写(想象中的图景印证“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对书的主人的身份、命运的揣想)
总结:一般人写“书”往往着眼于书的内容极具价值,但朱湘别出心裁写“书”,从外形着手,写纸色、字形、字体等。尤其难得的是文章以眼前所见为媒介,引起各种想象和联想,将书的外形要素写得细致而生动,赋予书这种文化载体以深刻的内涵。虚写文字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表现的手段,使得文章少了枯燥死板的介绍,而变得灵动细腻起来。
3、认清“实”与“虚”的概念
实:就是实写,即对人、事、物的直接描写,描写的对象直接出现在作品之中,走上前台,定格亮相。
虚:就是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都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对象隐藏在描写文字的背后。
注:虚写有时借助想象、幻想等手段描绘出与现实世界决然不同的虚拟世界,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来表情达意,起到实景描写无法达到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
4、了解虚实结合立意的主要方法
(1)避实就虚法
所谓“避实就虚法”,就是创设合理的情境,自由地抒写心灵深处的真切感受,大胆地在虚构的空中驰骋。那在写景、写人、记事中如何运用避实就虚法呢?
写景①可以借助风景展开联想,触景生情
②不仅可以直接写眼前的景,还可以借助过去的景,将来的景来反映眼前的实景,更可以写心中的景
写人 (写人时可以虚构(合成和虚拟)非现实的人,借助非真实人物来表现真实人生。)
记事 (借助假设的、梦幻的、虚构的非现实中的事来反映真情实事。)
(2)由虚入实法
要做到“由虚入实”,必须要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挖掘题目想说明的道理。可以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理解其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命题作文)
对于话题作文,我们要积极寻找话题的引申含义,不能局限于事物本身。
对于材料作文,不仅需要读懂材料的表面意思,还需要透彻地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领会材料所要说的道理。
5、实例训练,掌握“虚实结合立意法”
出示题目
以“脚印”为话题作文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处处会留下脚印:路上桥下,街头巷尾……脚印或许不会磨灭,但是,路已改了,桥已塌了,街已没了,巷已变了……我们还能捡拾过去的脚印吗?许多事物随时间的脚步走过,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你能联想到哪些??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要求:以“脚印”为话题,运用虚实结合法立意。
可以由真实的脚印(实)联想到脚下的道路(虚)
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史(虚)
由成长的历程联想到人生的足迹(虚)
2.以“感受亲情”为话题作文
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请楚它是什么样子;亲情是无偿的,没有人会让你为此付出钱物;亲情是无价的,没有什么事物的价格比得上它,亲情是无私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能牺牲自己……
关于亲情,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以“感受亲情”为话题,运用虚实结合法立意。
立意上可采用化广、大为细、小,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
例如,可以写到母子、父子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孙之情等。
还可以继续细化,如表现父爱,可以选取关于父爱的一件典型事例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情,这样就可以实现“虚实结合”了。
小结:“感受亲情”,这个话题的涵盖面很广,如果直接就这一概念抒写感受或发表见解,势必造成文章的肤浅和空泛。所以要使文章“实”,就要从生活中寻找细节,从自身的经历中搜寻典型的细节材料,只有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突破平庸,使作文绽放异彩。
四、多维思考,拓展语意
1、同学们在写作时一般会遇到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攻克写作文的第一道难关:写什么。一篇作文确立怎样的中心,这个立意是否准确无误,是否超俗脱旧,直接关系到这篇作文的的成败。不过同学们也不要害怕,大诗人苏轼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写作文也同样如此。那作文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呢?
2、模拟法庭
凌晨三点,一匹烈马不知为何在大道上奔驰,一只小狗也不知为何横穿马路。一瞬间,烈马将小狗踩死。
假设你是目击者,请用10字以内的一句话,将你看到的现场情况写出来,提供给法院作证词。并请你具体说说证词的角度和你想表明的态度。(即罪责在谁?)
证词 证词角度 指控罪状 法官判断
有奔马杀犬于道! 旁观者 马杀犬 马有罪
犬穿大道遇马蹄而毙!旁观者 犬横穿大道有过失 责任在犬
有犬死于奔马蹄下! 旁观者 犬无过失,马也无罪
小结:其实,写作文也同看风景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从不同方面思考,见解也会不一样。总之,不同角度的立意自会有它不一样的精彩。
3、辨析案例,归纳多角度立意技巧
出示题目:
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600字以上。
①手默默地为我们劳动,从来没有怨言,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上默默奉献的人
②我们有许多梦想,是双手的实践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
③说到“手”我想起了我母亲的双手。她为了养育我每天在地里辛苦劳作,手变得很粗糙了,从母亲的粗糙的双手可以看出母亲对我们深深的爱。
④大爱无疆,在灾难面前如果人人都能伸出一双援助之手,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⑤五个指头长短不一,夸赞别人时要用到大拇指,小孩子玩“过家家”承诺时要用到小拇指,弹钢琴时各个指头更是各尽其职,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⑥如果大拇指代表上层领导,小拇指代表平民百姓,中指代表中坚力量,食指和无名指代表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伸出双手,是不是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⑦劳动创造了双手,可是如今社会上的很多人不爱劳动,喜欢不劳而获,甚至还有人因此走上了犯罪道路。同学们是不是可以逆向思维写手的破坏作用呢?
?
多角度立意技巧:观察思考——寻找特点——类比联想——联系实际——确立中心——选择最佳中心
4、强化训练,掌握多角度立意
出示题目:
以“砖块”为话题作文,要求学生从多角度立意
①砖块是高楼大厦的基础、平房土屋的基点,也就是说要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要一点一点地积累。
②砖块既可以在高楼大厦中做地基,也可以在平民百姓家中为其避风遮雨。不分尊贵,不计贫富,这正是社会上某一类人的写照。
③我的家是我的城堡,每一砖一瓦都用爱创造,家里人的微笑是我的财富。
④如果砖块只是胡乱地被堆砌起来,它肯定不能为人遮风避雨,更不能形成高楼大厦。但是,如果我们将砖块有规律地堆积起来,就能砌起摩天大楼,可见规律的重要性。胡乱是不会成器的。
⑤我们看砖块的颜色,它没有绚丽的色彩,朴实无华。从成因来看,它由一堆泥土经过搅拌、重压、烧制而成。可以想到一个人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成才
⑥从砖块的外形想到砖块平平整整、方方正正。想到做人不能圆滑。
出示题目:
以“台阶”为话题作文,要求学生从多角度立意
成因
台阶的材料(人生态度)
外形
有规律的台阶(循序渐进)
沧桑的台阶(人生历练)
朴实的台阶(人生品质)
关系
给别人一个台阶(宽容别人)
给自己一个台阶(善待自己)
给孩子一个台阶(家庭教育)
给学生一个台阶(学校教育)
功用
为自己铺设台阶(创新进取)
为别人铺设台阶(无私奉献)
上下阶梯(人生起伏)
永无尽头的台阶(知识、修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