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阳楼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2 09: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范仲淹
嗟夫!予 尝 求古 仁人之心, 或 异 二者 之 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感叹声,唉。嗟:感叹声。
夫:表语气,不译
曾经
探求
品德高尚的人
思想感情
或许
不同
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心理活动
为什么呢
因为
以为
一、导(3分)解释红字
居 庙堂 之 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 亦忧,退亦忧。 然 则何时 而乐 耶?
身处
朝廷
定语后置的标志

他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
这样
居庙堂之高

忧虑
处江湖之远
这样,“进亦忧,退亦忧”
那么,就
连词,相当于“才”

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定
在……之前
表顺承
在……之后


(如果)没有
这种
归依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者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议(9分)
1、“衔远山,吞长江”,“衔”“吞”好在哪里?为什么 ?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者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斯人”指的是谁?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看法和理解
6、前后桌提问重点词
四、展(8分)
1、“衔远山,吞长江”,“衔”“吞”好在哪里?为什么 ?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者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斯人”指的是谁?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看法和理解
四、展(8分)
1、“衔远山,吞长江”,“衔”“吞”好在哪里?为什么 ?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四、展(8分)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四、展(8分)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者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展(8分)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斯人”指的是谁?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指古仁人,也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
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文章主题:
谪守 属予 观夫 浩浩汤汤
淫雨 霏霏 怒号 日星隐曜
薄暮 冥冥 汀兰 樯倾楫摧
偕忘 嗟夫 处江湖之远 一碧万顷
滕子京
zhé
zhǔ yú
shāng
yín
fēi
yào

míng
qiáng jí
jiē fú
chǔ

háo
tīng
xié
重点字词(字音字形)
qǐng
téng
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各种荒废了的事都兴办起来了。
气象万千:形容景物或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非常壮观。
心旷神怡:胸怀开阔,精神愉快。
宠辱偕忘:得意和失意的事全忘了。
重点句子翻译
(1)属予作文以记之。
(他)嘱托我写文章来记下重修岳阳楼之事。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他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课文思考题
1、“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中,“斯人”具体指哪些人?
古仁人、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承上启下,引出对迁客骚人心态的描写。
3、请说说引起“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古仁人”与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迁客骚人:以物喜(晴),以己悲(阴)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评(9分)
1、“衔远山,吞长江”,“衔”“吞”好在哪里?为什么 ?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五、评(9分)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五、评(9分)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者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评(9分)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斯人”指的是谁?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指古仁人,也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之述备矣”呼应前文哪一句?“前人之述”指的是什么?
呼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
  为什么洞庭湖的“胜状”写得这么简略呢?
因为写景不是本文目的,目的是借景抒怀,并劝勉滕子京;
还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
理解性背诵默写
1、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表“古仁人之心”名句是: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文章主题:
六、检(3分钟)
1.根据你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
2.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85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答:
顾炎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43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40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