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监测联合调考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岀每小题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1课。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的马家墟墓中,各个墓主随身佩饰的饰品工艺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金器工艺有着直接的关联,属于埃及、地中海、苏美尔、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的早期传统装饰风格与工艺。这说明
A.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交流加强
B.战国时期东西方已开始直接贸易
C.战国时期西方文明已经超越中国
D.中西文明的远距离交流历史悠久
2.在阿拉伯帝国早期对外征服和对被征服地进行统治时,统治者强令被他们占领的中亚各国人民改变原来的宗教信仰,并强迫当地居民接受新的宗教信仰,破坏被他们征服的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阿拉伯帝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以文化征服巩固统治B.加快东西文化融合
C.以殖民扩张扩大统治区域D.向外传播伊斯兰教
3.有位荷兰商人在1602年访问非洲西部的贝宁后留下了这样的记载L进城时,是走在一条未经铺设的大马路上,马路长一里。有一座很髙的堡垒,其土墙很厚,周围有一条又深又宽的沟渠。……城里的住宅排列得很整齐,一幢紧挨一幢,间距均等,就像荷兰的住房一样建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西非国家
A商品贸易十分发达B.城市建设规模宏大
C.城市建设规整有序D.建筑吸收异域特征
4.马克思说:“航海业是确定的资产阶级的行业,它把自己的反封建性质也烙印到了现代的一切舰队上了马克思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B.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造成封建制度完全解体
5.卢梭认为:主权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是绝不可以被代表的,所以主权也是不能被代表的,被选出来的议员不应该作为人民的代表,也不可能代表人民,他们仅是为人民办事的办事员而已。可见,卢梭主张
A主权在民B.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C.分权制衡D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6.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多次悲叹,他要通过国会办成一件事情真是难上加难。在美国,国会的处境也并不轻松,它通过的立法常常被总统否决,有时候甚至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这可以用来说明美国
A总统的行政权力严重受限B.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C国会的立法权已名存实亡D.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
7.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织产业和煤炭产业主要向动力源周围聚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期,诸多产业的分布范围积聚在铁路周边。由此可知,两次工业革命
A.引起了部分产业链出现断裂B.改变了社会产业经济结构
C.对产业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D.推动了经济增长动能模式变化
8.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法国里昂工人在起义时提出了“在里昂将成立委员会和人民基层会议”“人人自由平等!”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提出了“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的口号和要求,这说明当时的欧洲工人运动
A仍局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B.已经有了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C.从政治斗争发展到经济斗争阶段D.斗争目标明确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9.斯塔夫里亚诺斯在《全球分裂》一书中悲愤地指出:“贩卖奴隶令人触目惊心之处在于从非洲内陆最初劫掠的奴隶几乎是最后在南、北美洲登陆的奴隶的4倍。算来一共糟蹋了4800万人,差不多全是生产力旺盛的青壮年。”该现象
A.反映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兴起B.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C.催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标志着西方殖民体系的建立
10.1906年,一位在伊朗的英国人写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俄国革命(1905年)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在睡梦中觉醒。“东方觉醒”是指亚洲
A.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高涨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C.农民的反封建革命兴起D.统治阶级自救图存运动兴起
11.表1所示为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的主要条约及内容(部分)。据此可知,华盛顿会议
A.确立了美国的世界勅主地位B.构筑了亚太地区新秩序
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海洋权益D满足了中国的利益诉求
12.列宁曾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工业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可能的。……而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很明显不具备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列宁在苏俄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建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13.图1为二战后美国海军逐渐建立的全球性“W株形战略格局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美国本土防御较为松散B.美国成为海洋强国的重要性
C.美国的全球霸权意图D.美苏两国军事对峙日益严重
14.有人指出,从经济大萧条到经济“滞胀”危机,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避免,但二战后政府干预遏制了危机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它们的影响显然变缓和了。这说明
A.经济危机形式趋于多样化B.经济全球化涉及范围广泛
C.国家干预主义的深远影响D.传统经济政治秩序的稳定
15.在1985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苏共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目的是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购买西方技术,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据此可知,该战略
A.重视国民消费行业的发展B.旨在改变苏联传统经济模式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缩小了苏联同西方国家的差距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人类历史进入文明史阶段已经有约6000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奠定了现在文化繁荣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提取图2信息,列举世界古代史早期的主要区域文明(至少列举三个),并分析世界古代文明呈现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12分)
17.(15分)轻盈的棉花不仅塑造了当代世界,更是重塑了整个资本主义全球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棉织品生产和贸易的历史才慕正暗含着现代世界诞生的密码,因为只有棉织品才是真正全球桂的商品。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同时集中了全球棉花贸易的所有核心功能,英国商人买卖棉花,运输棉花产品,并为棉花种植和棉花制造提供资金。英国正是因其对棉花产业链条的全方位控制,才成为世界霸主,打造出了“棉花帝国”并成为现代世界引领者的。
材料二
棉花帝国的有效运转需要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动员和重组,将更大范围的人群和社会卷入到棉花资本主义体系中来,这改变了美国的命运。美国建国正是在棉纺工业技术革命发生的时候,1787年制宪的妥协使得奴隶制在宪法的保护下合理生长切1793年惠特尼轧棉机的发明、19世纪上半叶的领土扩张和国内贩奴贸易的兴起,都促使“棉花王国”在美国内部兴起,并将美国变成了“棉花帝国”网络中的关键一环,这使得美国在I860年内成爆发前夕成了英国棉纺业最大的原材料提供者。
以上材料均描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成功打造“棉花帝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网络中的关键一环的历史条件及消极影响。(7分)
18.(14分)同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样,拉丁美洲(当时称伊比利亚美洲)独立战争正是发生在一个智力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矿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科学技术来解放生产力。因此,殖民地时期教育的世俗化改革逐渐废除了教学中的经院哲学内容,到18世纪后期,西属美洲大学的课程中已增添了科学和哲学的内容。一些科学性报刊以及印刷厂的建立,既在殖民地创造了一种科学文化,又激发了独立成争所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觉性的觉醒*私人图书馆藏书对于解放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民众,尤其是土生白人的思想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的各个角落都兴起了追求科学和“有用技艺”的进步运动,成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团体和与科学有关的组织,这些机构促进了殖民地在化学、矿物学、天文学、植物学、医药学和外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材料二
随着拉美科学的发展,18世纪和19世纪的殖民地形成了一批科学和技术精英阶层,这—阶层在出现之初便不独立于政治事务之外,而是积极参加独立和民族国家建设运动,将科学转化为一个有力的政治工具,使科学彻底与殖民地的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爱国科学”和“民族科学”的产生,催化了独立的民族认同的形成。拥有启蒙思想和新知识的科学家及知识分子不但为独立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愚础,而且是独立革命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白宋霞《启蒙运动、科学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浅论》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立运动前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科学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作用。(6分)
19.(14分)利奥波德?冯?兰克,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近代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之父。他首次揭示了现代国际体系的常在机理和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利奥波德?冯?兰克用丰富的历史和道德感强调权势斗争下生动丰富的文明发展内涵。他认为历史并非乍看来的那样混乱、战争和国家的无规则兴亡,它包含着精神的、道德的,赋予生命的和创造性的力量;在这些力量的互相作用和交替中,在它们的勃勃生机以及衰落和包含更丰富内容,更高价值和更广范围的更生中,蕴藏着世界历史的秘密。
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兰克认识的理解。(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高一质量监测联合调考 历史参考答案
1.D2.A3.C4.B5.A6.D7.C8.A9.B10.A11.C12.B13.C14.C15.C
16.区域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或古代西亚)文明。(6分,答出三点即可)
特征:独立性较强,呈现多元化。(2分)
原因: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4分)
17.(1)原因: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技术的革新;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社会商业资本的积累;航运条件较好;强大的海军力量保障;英国对棉花产业链的全方位控制。(8分,答出四点即可)
(2)历史条件:美国独立;保留奴隶制;生产技术革新;领土扩张,市场扩大;贩奴贸易兴起。(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消极影响:导致美国南部经济对英国的过度依赖,为南北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分)
18.(1)原因: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世俗化;科学和技术性报纸和杂志的出版发行;私人图书馆的建立;各种科学团体的成立;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8分,答出四点即可)
(2)作用:科学成为独立战争的政治工具;理性的科学为独立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研究催生了拉美特有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科学;殖民地新兴的科学家成为独立战争重要领导人。(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示例
理解:兰克认为国际政治冲突过程孕育着新的世界政治文明,这有一定的道理。(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但在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并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145年成立的联合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联合国的宗旨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社会共同发展。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战后新的国际政治文明得到广泛认可和普及,证明了以二战为代表的政治冲突创造了新型的、具有时代价值和生命力的、符合人类公共价值的世界文明。(1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