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单元自测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单元自测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02 15:4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1.与传统汽车灯相比,氙气灯因具有亮度高、色温低、寿命长、功率低的优点而受到车主的青睐。某汽车氙气灯泡的容积为2mL,充入氙气的密度为6kg/m3,氙气摩尔质量为0.13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1023mol-1,则该灯泡中氙气分子数约为(? ?)
A.6×1019个 B.6×1022个 C.6×1025个 D.6×1027个
2.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可能是由于(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使用了纯油酸溶液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溶液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计了10滴
3.如图为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力间距离为r0时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
B.分子间距离从r0处减小时分子引力减小,分子斥力增大
C.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加
D.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一定增加
4.如图所示,直立容器内部有被隔板隔开的两部分气体,A的密度小,B的密度大,抽去隔板,加热气体,使两部分气体均匀混合,设在此过程中气体吸热Q,气体内能增量为,则( )
A. B. C. D.无法比较
5.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 )
A.内能增大,放出热量 B.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 D.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
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距离越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大
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气体温度每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具体过程无关
D.水蒸气的压强离饱和汽压越远,人感觉越潮湿
7.绝热过程中,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内能一定增加20 J B.气体内能增加必定小于20 J
C.气体内能增加可能小于20 J D.气体内能可能不变
8.下列关于内能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铃薯所含热量高
B.内能越大的物体热量也越多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9.分子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两分子从相距处释放,仅考虑这两个分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到分子间引力、斥力都在减小
B.从到分子力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C.从到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从到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10.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显微镜下看到的三颗微粒运动位置连线是它们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上薄蜂蜡层的云母片背面上某点,经一段时间后形成图乙的形状,则说明云母为非晶体
C.丙图中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F最小,分子势能也最小
D.丁图中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水黾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分子个数,故选A。
2.答案:D
解析: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V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A.油酸未完全散开,S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d将偏大,故A错误;B.计算时利用的是纯油酸的体积,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误当成纯油酸的体积,导致得到的分子直径d将偏大,故B错误;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将偏小,故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大,故C错误;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由可知,纯油酸的体积将偏小,则计算得到的分子直径将偏小,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A.当分子力间距离为时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故A错误;B.分子间距离从处减小时分子引力、分子斥力均增大,故B错误;C.当分子由无限远处向处运动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C错误;D.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因为A的密度小,B的密度大,两部分气体混合均匀后整体的重心升高,重力势能增加,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气体内能,一部分用来增加系统的重力势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故选项B正确。
5.答案:D
解析:不计分子势能时,气体的内能由温度决定,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塑料瓶变扁,内部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它做了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它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
6.答案:B
解析:当两分子间的距离从很远处靠近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故A错误;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气体温度每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具体过程有关,故C错误;水蒸气的压强离饱和汽压越远,人感觉越干燥,故D错误。
7.答案:A
解析:绝热过程中,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发生变化,故A正确。
8.答案:D
解析:热量是过程量,只有在涉及能量的转移时才有意义,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故A、B错误;两物体之间热量的流向只与它们的温度有关,与它们的内能无关,且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C错误,D正确。
9.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当分子间距时,分子力,故为平衡位置,当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从到过程中,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且斥力和引力都在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选项A、C错误;从到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且分子力先表现为引力后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B错误,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微粒的位置是在不同时刻记录的,但是运动位置连线不是它们做布朗运动的轨迹,故选项A错误;
B.由于云母片蜂蜡层的熔化成各向异性,只有单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可知云母为晶体,故选项B错误;
C.图中分子间距离为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C正确;
D.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利用了液体表面张力,并没有浸没水中,因此不受浮力,故选项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