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篆刻艺术,能够辨识不同表现类型的印章。 
2、能够镌刻治印,通过尝试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合理地运用章法。 
 小小印章,寥寥数字,形态各异,神情有别,或刚健挺劲,或柔美婉转,繁简疏密,变化万千。 
《兰生而芳》 明代 梁袤 
印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印”字的古字为“爪”字下置一“卩 (卪 )” 字(古同“节”)。“爪”表示手, 以手持卩(卪 ),表示“信用”。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 
《五原车令》 汉代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篆刻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融书法、章法、刀法于一体。 
《邦侯》 秦 
《颂鼎》 西周 
 除了日常应用外,印章还多用于书画题识,人们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 
《牧童牛背画中行》 中国画 现代 李可染 
 一把刻刀,驰骋于方寸之间,将心灵的体验融汇于点画之中。 
 让我们一道尝试体验,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俊卿》 清代 吴昌硕 
印面 
印纽 
印文 
边款 
 按照印文的凹凸,可以分为朱文印(阳刻、阳文)和白文印(阴刻、阴文)。 
白文 
朱文 
《白云峰主》 清代 蒋仁 
《下里巴人》 清代 巴慰祖 
 名章指刻有姓名、字号的印章。 
 
 闲章由秦汉时期刻有吉祥文字的印章演变而来,内容十分广泛,或自拟词句以示感悟,或撷取格言、警句等等,可谓“闲章不闲”。 
 
 肖形印以图案为印面内容,题材丰富,表现手法简练。 
《白石》 现代 齐白石 
《云中白鹤》 现代 何震 
《雀》 战国 
 比较“出山小草”和“兰生而芳”两方印,从印面整体感受、印文内容、字形布局、刀法效果等方面,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思考·练习 
《兰生而芳》 明代 梁袤 
《出山小草》 现代 陈巨来 
 选择教材中的印文进行临写,领会印文线条的刀法笔意及来龙去脉。 
思考·练习 
 ● 提示 
 选择风格俭朴、平正端庄、易于临习的原稿临刻,避免盲目学习。 
 临刻按描摹印稿、镌刻和钤印的步骤进行,力求再现原稿风貌。 
 汉印以冲刀为主,笔画平正通达,具有雄浑朴茂、庄重平实的风格。从汉印入手是初学篆刻的最佳途径。 
留浦 
广陵王玺 
中黄翁伯 
打磨石料 
● 治印步骤 
写印稿 
水印翻稿 
● 执刀 
冲刀法 
切刀法 
冲刀法 
切刀法 
冲刀:以一角入石,指腕齐力稳健推进,注重气势,收放自如。 
切刀:以一角入石,顺势一起一伏切入。 
丁丑 
冲刀 
 刀锋入石,深浅适度;力量均匀,平稳推进;驱刀如笔,控制自如。 
杜斐 
切刀 
  刀锋切入,起伏渐进,沉稳切削,留下刀痕。 
●治印步骤—钤印 
蘸印泥时均匀而有厚度 
盖印泥用力均匀不宜摇摆 
按住纸面平平提起印章 
 看看下面哪方印是切刀刻的,哪方印是冲刀刻的,说说两种刀法刻出来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思考·练习 
丁丑 
杜斐 
 临刻肖形印首先选取造型生动、精神焕发者。肖形印图底相间,布局考究,似图案又似绘画。利用刻痕,彰显沉雄朴茂的石刻效果。 
虎 汉代 
车马出行 汉代 
雀 战国 
肖形印 汉代 
学习篆刻刀法,尝试临刻篆刻作品。 
1.平正端庄: 
 笔画繁简适度,间隙停匀,排列有序,端正大方,线条之间相互协调,浑然一体。 
● 章法 
《净土》清代 蒋仁  
 《问梅消息》清代 陈鸿寿  
《金石癖》清代 奚冈 
《大雅》元代 赵孟頫  
《天下为公》现代 赵古泥 
《山中白云》清代 邓石如 
3.呼应顾盼: 
 利用对角、穿插、借让、向背等方法,建立印文不同部位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呼应,浑然一体。 
《家在庐山第五峰》 清代 
 黄牧甫 
《跋扈将军》现代 邓散木 
《山舟》 清代 奚冈 
《鲜鲜霜中菊》 清代 吴昌硕 
《山舟》 清代 奚冈 
 结合印面文字表达的意思,形象地描述下面两方印给你的不同感受。 
 以姓名、格言、警句、成语或生肖图案为内容治印。 
《古槐邻屋》 清代 黄士陵 
《鲜鲜霜中菊》 清代 吴昌硕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清代 邓石如  
达标测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