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古诗词鉴赏复习——
怎样读懂诗歌
四看三问
四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
三问: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
四看
为什么要读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
1.概括诗歌内容。
2.交代写作缘由。
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4.交代诗歌类型,表明诗歌体裁。
5.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主旨等。
一看标题
诗歌题目
表明诗歌体裁
表明写作对象
暗示写作手法
概括写作内容
揭示地点
诗歌类别
表明情感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琵琶行
(白居易)
咏柳
(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旅夜抒怀(杜甫)
表明时间、背景
可知的信息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方法归纳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我们应了解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
知人论世
1.思想性格
2.生活经历
5.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3.风格流派
4.创作背景和目的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二看作者
部分诗、词人创作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杜牧:清健俊爽
李商隐:朦胧隐晦
王维:诗画一体
温庭筠:绮丽香艳
高适:悲壮苍凉
苏东坡:豪放旷达
陆游:悲壮爱国
三看正文(意象
关键词
关键句)
1、意象——自然意象
人事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闲”之类。
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关键句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注释内容
相关作用
介绍疑难词语
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时间、地点
暗示诗歌的写作背景(或时代背景)
介绍关联的人、事、物等
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写作意图、写作风格等
介绍写作背景(或时代
背景)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四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问
形象
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为什么写?
语言、表达技巧
内容、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一、诗歌类型。
二、形象类。
三、意象意境类。
四、思想感情类。
五、表达技巧类。
六、语言类(诗眼、炼字型、语言特色)
形象类
一、分析形象型
形象
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
景象:
物象:
客体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
象
景物、场面、色彩等
咏物诗中带象征义
的具体事物
(多出现于叙事诗中)
(多出现于抒情诗中)
(多个)
(单个)
意境
提问方式:请简要的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提问变体: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2、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题步骤:1、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等)【总】
2、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分】3.情感、作用。
【总】
答题套路:这首诗通过(
)等句子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019.浙江)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熏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1)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2)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3)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物象答题模式】:
诗中塑造了
形象,(
)(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
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
透过意象了解意境
意象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X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X句)。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本诗(X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氛围)的。
3.你从诗(X句)中能领悟(体会、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
情感
模式:诗歌描写了 意象;②营造 的氛围,组成一幅 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或给人 的启示和思考。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
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②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③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棹:船桨,此指船
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③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1)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纱纹,绿杨初醒,嫩绿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画面)
(2)这些景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热爱和珍惜。(特征、情感)
一线串珠情感流淌
思想感情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答题公式
2答题格式:
(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2)展现了……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注意:如果是咏物诗,不答步骤(2)。
多重情感:
(1)情感1+诗文分析;
(2)情感2+诗文分析;
(3)情感3+诗文分析
知识铺垫水到渠成
采桑子
(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答案示例
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步骤一)。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二)
表达技巧类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古诗词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反问
用典
顶真等
抒情、描写、议论、
描写类
抒情类
间接抒情
3
.修辞方法
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对比,衬托(正、
反衬),象征
咏史抒怀
衬托、虚实、动静、烘托、渲染、对比、用典、联想、想象、等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艺术效果)、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借古讽今等
“景”(事、物、史等)
“情”(喜、怒、哀、乐等)
“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等)
描写手法:
内容选择(景物与人物)
用笔浓淡(工笔与白描)
观察角度(远与近、高与低、内与外)
色彩搭配(冷与暖、明与暗)
感官角度(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辩证关系(动与静、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点与面、抑与扬)
表现手法
主要有以下种类:
1.衬托
2.动静结合
3.虚实结合
4.烘托渲染
5.对比
6.联想想象
7.用典
修辞手法
主要有以下种类:
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夸张
5、对偶
6、排比
7、反问
8、设问
9、对比
10、衬托
11、顶真12、反复
13、反语
14、双关
15、通感
16、互文
答题公式
公式:
诗句/诗歌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看诗歌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特点?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诗歌前两句用比喻刻画了墨梅“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后两句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点墨梅不夸颜色夸“清气”(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全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情感。(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语言类
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字哪些字
?
1、动词、形容词(诗、词眼;动:富有动感,使得气势恢宏,充满生机(生命力);形:从形、声、光、色等方面具体生动地点出形象的特点,化无形为有行,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观沧海》《声声慢》
2、数量词(丰富隽永的诗情;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使得事物的特征准确具体。)
3、叠词(增强语言韵律感;强调作用)《声声慢》
4、拟声词(诗文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色彩词(增强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诗词中,对色彩词往往是成对使用。这些成对的色彩词,相互间或映衬,或点缀,或烘托,或照应,使得所表现的物象色彩鲜明。)
6、虚词(丰富隽永的诗情;疏通文气、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答题公式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诗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的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
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等。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首诗中,“××”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点:点明语言特色(一两个词)
2.析: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评: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古代诗歌语言风格常用词语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婉约缠绵、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d.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e.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f.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g.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h.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清新自然
雄浑奔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练生动
平实质朴
明白晓畅
慷慨悲凉
答题公式
公式:
诗句/诗歌有何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诗歌中 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有 的语言特色(1分),
首联 ;颔联 ;
颈联 ;尾联 ,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
③指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看诗歌
A.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朴质无华,口语化。(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口语化语言),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②——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语言特色的)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③——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