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退位)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既是20以内减法和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和技能,这里是孩子们第二次遇到退位减,同时十位上还有剩余,对孩子们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力。?
(3)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口
算
引
入
1、47-3= 39-8=
78-5= 32-2=
2、15-8= 13-5=
11-4= 12-7=
学生抢答,并说说这两组口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再次回忆口算的方法,并为下面体会退位与不退位的区别。
1 出示例图
教师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并逐一列式解决。
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 34-30=
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 30-8=
小丽比小军少多少张? 34-8=
教师问:这三个式子中哪个计算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又是我们没学过的呢?
探究30-8的计算方法
(1)先请小棒来帮忙,拿出3捆小棒,怎么从3捆中拿出8根?学生说一说,画一画。
(2)展示学生作品,并提问:为什么要打开一“捆”?
(3)多媒体再次呈现分小棒的过程。
(4)根据分小棒的过程,说说准备怎么口算?
学生分别说一说,课件展示
先算:10-8=2
再算:20+2=22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0-6=
30-5=
20-8=
探究34-8
(1)34-8算是是什么?怎么算呢?
也请大家先摆一摆小棒,再算一算。学生在本子上画小棒,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不同算法
同桌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小结:计算34-8的方法很多,在计算时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6)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5-9=
53-6=
74-8=
学生回答
讨论回答问题
独自在草稿本上画小棒算一算,试一试找算法。
学生分别说一说算法。
学生快速心算出答案并小声告诉老师
学生独自尝试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快速心算出答案并小声告诉老师。
通过情境图讲授新课,通过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让孩子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培养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 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勇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不畏困难的精神。
鼓励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以致用,巩固算法。
用同样的方法寻找算法,降低难度
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及时巩固算法
巩
固
练
习
1、 10-3= 15-7= 18-9=
40-3= 35-7= 38-9=
60-3= 75-7= 68-9=
2、口算
44-8= 62-5= 50-2=
30-4= 73-7= 21-6=
学生独立完成
找出每组题目的规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在寻找规律中寻找更多算法,让孩子体会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
课
堂
总
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思考回答问题
梳理知识,引出后续课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八、板书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小华30张 小丽8张 小军34张
30-8=22(张)
34-8=26(张)
34-30=4(张)
九、教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我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如“退一当十”,并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有没有言明这种思想。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每教学一种类型的题目,我及时让学生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多说多做中掌握并应用所学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