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3 07:4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主要讲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
本单元是本册中的第一个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时作的准备工作、成立的标志和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段充满自豪感的历史吧。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和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性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理解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4.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三座大山之后,广大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初步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5.通过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认识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过程、内容、意义。
2.开国大典。
3.和平解放西藏的过程。
【教学难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全国大陆解放形势图”动画导入,回顾八年级上册历史,1949年10月1日,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当时全国都解放了吗?同时,新建立的广大解放区需要一个自己的独立的统一的政府,以行使需要的政府职能,新的政府又是如何建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讲授新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
会议召开背景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2.
会议概况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此次会议的目的?
(3)出席会议的有哪些人?
(4)会议的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上述问题: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目的: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3)出席人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多人。
(4)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教师出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资料卡片,引导学生分析: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教师出示相关链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链接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相关链接二:你知道国旗上五颗星象征着什么吗?大星星代表什么?四颗小星星代表什么?
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光明;旗上五颗五角星及其相关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引发学生思考: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同学们分清楚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时间段。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十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整个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会议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过渡: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澜、李济深、宋庆龄、高岗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推行各项政府工作。会议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过渡比较长,教师可从中节选使用,更好的为学生还原开国大典历史全过程)
二、开国大典
教师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学生重温那段令人振奋的历史时刻。之后,回答问题?
1.
过程
(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
(2)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庆典流程:毛泽东宣告
五星红旗升起
《义勇军进行曲》奏起
礼炮齐鸣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教师出示相关链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链接: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大炮齐鸣28响?
54门礼炮:
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
其他说法:
说法1.
象征着五四运动。
说法2.
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
28响: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
◆教师出示开国大典图片资料,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图片见课件)
2.
意义
(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
◆阅读课本,归纳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
◆学生回答:
(1)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2)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早日解放西藏。
(3)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2.
经过
◆设问:西藏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平解放的?
◆学生回答: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3.
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备注: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受到西藏各界欢迎。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临摹英雄纪念碑浮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综合概括能力。
本课小结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也是现代史的开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也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同意。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建构建了良好的开端,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