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突破练习14 声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突破练习14 声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03 19:49:47

文档简介

第14讲 声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2019,湖州)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
3.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4.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
5.(2020,嘉兴)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6.(2020,青岛)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7.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D)
A.水平向右移动
B.水平向左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8.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9.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D)
A.0到-1区域
B.-1到-2区域
C.0到-3区域
D.-2到-4区域
  
10.一束光AO射向平面镜,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65°__。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__镜面__反射,造成“光污染”。
11.(2020,广东)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虚像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__变小__,像的大小__不变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2020,泰安)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图中的一束光竖直射入井中,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55°__。
13.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③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亮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BC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__薄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位置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相同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不点燃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__等于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__远离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不变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虚__(选填“虚”或“实”)像。
15.(2020,仙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提供如下器材:光具座、刻度尺、一张大白纸、记号笔、两支相同的蜡烛、无色透明薄玻璃板、茶色透明薄玻璃板、光屏。
(1)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__茶色__透明薄玻璃板。
(2)实验选用器材有两种组合: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刻度尺和白纸,白纸既要记录玻璃板的位置,也要记录__像和物的位置__;另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光具座。这两种组合中光屏的作用是__判断像的虚实__。
(3)用光具座完成本实验比较方便,因为其上的刻度值便于比较__像距与物距__关系。
(4)实验中,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的现象,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结论。这种确定像和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__C__。(填字母)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第14讲 声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2019,湖州)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3.为增强居民对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护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在小区内播放疫情防护知识。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大喇叭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工作人员调节大喇叭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4.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
5.(2020,嘉兴)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6.(2020,青岛)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7.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右移动
B.水平向左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8.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9.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
A.0到-1区域
B.-1到-2区域
C.0到-3区域
D.-2到-4区域
  
10.一束光AO射向平面镜,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____反射,造成“光污染”。
11.(2020,广东)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像的大小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2020,泰安)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图中的一束光竖直射入井中,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
13.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选填“虚”或“实”)像。
15.(2020,仙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提供如下器材:光具座、刻度尺、一张大白纸、记号笔、两支相同的蜡烛、无色透明薄玻璃板、茶色透明薄玻璃板、光屏。
(1)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透明薄玻璃板。
(2)实验选用器材有两种组合: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刻度尺和白纸,白纸既要记录玻璃板的位置,也要记录____;另一种组合除选用玻璃板、蜡烛、光屏外,还选用光具座。这两种组合中光屏的作用是____。
(3)用光具座完成本实验比较方便,因为其上的刻度值便于比较____关系。
(4)实验中,通过多次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与没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的现象,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的结论。这种确定像和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____。(填字母)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