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 空气(2)
1.(2019,重庆)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O2
D.PM2.5
2.(2020,海南)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伸入燃着的木条
B.闻气体的气味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观察气体的颜色
3.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含碳燃料
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5.(2020,苏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6.(2020,云南)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7.(2020,吉林)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8.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是___,现有等质量的完全相同的两份石灰石,一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另一份高温充分煅烧,则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
9.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____(填名称)。收集CO2不选用装置B的原因是____。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用____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____(填“能”或“不能”)选择A为发生装置。
10.(2020,德州)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
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11.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____(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选用D装置的原因是____。
(3)如图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___(填字母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瓶内装有浓硫酸,气体从b端通入,吸收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12.已知: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②NaHCO3+HCl===NaCl+H2O+CO2↑。某学生欲用黔西南州著名的万峰林风景区山上的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___(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该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C、D装置仪器接口顺序应选___。
A.abcd
B.badc
C.dcba
D.cdab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_(填接口字母序号)进入。
13.(2020,山西)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__的加剧。
(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____。
(4)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__。第34讲 空气(2)
1.(2019,重庆)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C)
A.SO2
B.NO2
C.O2
D.PM2.5
2.(2020,海南)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
A.伸入燃着的木条
B.闻气体的气味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观察气体的颜色
3.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D)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含碳燃料
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A)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5.(2020,苏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6.(2020,云南)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C)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7.(2020,吉林)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8.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是__CaCO3CaO+CO2↑__,现有等质量的完全相同的两份石灰石,一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另一份高温充分煅烧,则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1∶1__。
9.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集气瓶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__大理石或石灰石__(填名称)。收集CO2不选用装置B的原因是__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用__带火星的木条__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__能__(填“能”或“不能”)选择A为发生装置。
10.(2020,德州)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__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
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O===Ca(OH)2__。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Ca(OH)2===CaCO3↓+H2O__。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H2O===H2CO3__。
11.根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集气瓶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__A__(填字母序号)作为发生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选用D装置的原因是__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__。
(3)如图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等,用该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__AC__(填字母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瓶内装有浓硫酸,气体从b端通入,吸收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12.已知: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②NaHCO3+HCl===NaCl+H2O+CO2↑。某学生欲用黔西南州著名的万峰林风景区山上的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酒精灯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长颈漏斗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__B__(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__CaCO3+2HCl===CaCl2+H2O+CO2↑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该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2O22H2O+O2↑__;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干燥气体__;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C、D装置仪器接口顺序应选__D__。
A.abcd
B.badc
C.dcba
D.cdab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__e__(填接口字母序号)进入。
13.(2020,山西)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__温室效应__的加剧。
(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CO2__。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__变小__。
(4)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H2O=H2CO3__。
(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