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孟子>两章》
教材分析:《<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又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人和” “得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孟子的简介。
2、教师准备: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孟子>两章》,了解孟子的治国理想,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指名学生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
译读课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把握文意。
(一)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二)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见下发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去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三里之城(的)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 “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整理课堂发言。
2、预习《生于忧患,死与安乐》
七、板书设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例1——天时不如地利
战例2——地利不如人和
八、课后反思 :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悠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学生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
多媒体提示: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学生大声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检查学习情况
(1) 读准下面的字。
①畎亩 ②傅说 ③胶鬲 ④行拂
(2) 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3)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②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5) 才华展示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
② 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 请列举几例。
4.学生齐背课文。
四、拓展延伸: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两篇短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 说说你的理由。
2.写一篇渎后感。淡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七、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位历史人物——“是人” ——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
正反论述——归结出论点
八、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