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李欣在学完人体免疫系统后绘制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预防接种可以增强人体第三道防线
【答案】B
【分析】
(1)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言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2)图中: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详解】
A.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甲,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乙,A正确。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B错误。
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正确。
D.接种的疫苗叫做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种免疫也称为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 )
A.胃液
B.溶菌酶
C.吞噬细胞
D.淋巴细胞
【答案】C
【解析】
人体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吞噬细胞。
3.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灭
②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
③溶菌酶溶解病毒
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粘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⑥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⑦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
D.①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③溶菌酶溶解病毒、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⑦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都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
4.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目前正进入到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试验。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分析】
(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详解】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效果,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
此题考查了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5.从免疫类型上看,下列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
B.皮肤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D.患过天花的人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答案】D
【分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皮肤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不符合题意;
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患过天花的人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6.在制备抗蛇毒素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所用蛇毒、抗蛇毒毒素血清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B.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抗原
D.特异性免疫
抗原
抗体
【答案】D
【分析】
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
【详解】
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由分析可知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抗蛇毒毒素血清属于抗体。D正确,ABC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类型、抗原及抗体等相关知识。
7.狂犬病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唯一预防措施是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是指(
)
A.天然的无毒病毒
B.人工的无毒细菌
C.人工的减毒病毒
D.可预防新冠肺炎
【答案】C
【分析】
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详解】
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因此,狂犬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是一种人工的减毒病毒。狂犬疫苗只对狂犬病毒有用,因此,注射后获得的免疫方式是特异性免疫。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疫苗的概念。
8.有关2019年﹣2020年在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有效疫苗研制出来之前,预防该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控制传染源
B.2019﹣nCov是该感染病的传染源
C.肺炎疫苗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
D.我国研制的灭活疫苗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灭活疫苗在免疫中属于抗原
【答案】D
【分析】
1.传染病是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的免疫防线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而且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并称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有防御作用)。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防御作用。
【详解】
A.在有效疫苗研制出来之前,预防该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A错误。
B.传染病是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和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019﹣nCov是该感染病的病原体,B错误。
C.注射疫苗产生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所以肺炎疫苗不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C错误。
D.人体有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其中,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疫苗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用灭活了的病原体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该病原体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便能将其消灭。因此疫苗在人体免疫中属于抗原,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概念、预防措施以及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9.下列与免疫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天生就有的
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
C.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
D.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答案】B
【分析】
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通过这三道防线与病原体作斗争,使疾病得到痊愈,并且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详解】
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
B.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B正确。
C.免疫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免疫具有自我稳定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C错误。
D.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免疫的知识常结合传染病的知识相联系,注意把握。
10.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大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下列不属于免疫功能的是(
)
A.抵抗抗原入侵,防止疾病产生
B.消化摄入体内的食物,促进新陈代谢
C.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D.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答案】B
【分析】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
A.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属于免疫的防御感染功能,不符合题意。
B.消化摄入体内的各种食物,不属于免疫的任何功能,符合题意。
C.消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的自身稳定功能,不符合题意。
D.监视、识别和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属于免疫的免疫监视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记三道防线的组成作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
11.如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水痘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顺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痘病毒第I次侵染被清除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消失
B.该病毒第Ⅱ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大量增多
C.该曲线说明有一些疫苗需要多次注射才能使人体的免疫力加强
D.水痘病毒两次侵入人体所形成的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2)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免疫力。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因此,再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时所花时间大大缩短,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
【详解】
AB.首次感染时,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错误,B正确。
C.疫苗通常需要多次注射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为免疫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对疫苗发生响应。这常导致需要多针注射的疫苗无法按时接种,影响效果,C正确。
D.产生的相应抗体只对该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但是会慢慢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
12.皮肤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线。下列关于皮肤屏障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只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
C.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防线
D.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A.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它的防御功能是能够阻挡病原体进入人体,A正确。
B.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B错误。
C.人体的皮肤有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D.人体的皮肤有屏障作用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这种免疫叫做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3.法国一科学家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将供试验用的健康绵羊20只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组绵羊
乙组绵羊
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细菌注射
未进行任何处理
10天后,注射毒性很强的炭疽病细菌
10天后,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细菌
全部正常生活
全部死亡
请根据实验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细菌,它进入羊体作为抗原起作用
B.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参与免疫的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C.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到了对照的作用
D.甲组正常生活的原因是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所有病原体的抗体
【答案】D
【分析】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详解】
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细菌,毒性削弱的炭疽病细菌属于抗原,A正确;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参与该免疫的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B正确;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正确;甲组正常生活的原因是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炭疽病细菌的抗体,D错误;故选D。
【点睛】
明确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原理。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抗原的是( )
①输入到A型血患者体内的他人的A型血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己腿部皮肤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B
【分析】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详解】
①输入到患者体内的血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故属于外来物,能够一定程度引起自身的免疫应答,属于抗原。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抵抗乙肝的抗体,为抗原。③免疫细胞是指的淋巴细胞,受到病原体的刺激后可以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因而不是抗原。④自体的东西除了少数几种组织(晶状体、甲状腺滤泡内的蛋白质)之外,移植不会产生排斥反应,所以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己腿部皮肤不属于抗原。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抗原的概念和应用。
15.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饮食传播等
D.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该病的传染源
【答案】D
【分析】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详解】
A.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而不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错误。
B.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等,而不会通过饮食传播,错误。
D.艾滋病的病原体HIV,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该病的传染源,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16.新冠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B
【分析】
(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详解】
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效果,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原、抗体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二、综合题
17.2019
年
12
月
,
武汉发现的冠状病毒是新发现的在人类中传播的病毒株系,
被
WHO
命名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等较严重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19
年
12
月
以来,
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
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
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
发热、
咳嗽、
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较严重病例中,
感染可导致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肾衰竭,
甚至死亡。请分析上面的资料,
完成下面的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能够寄生在人体中,
引起人类患新冠肺炎,
那么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其基本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繁殖方式为___________,用抗生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用于治疗____________引起的疾病。
(2)若“新冠肺炎”疫苗研究成功,那么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
(3)一般来讲,得过“新冠肺炎”的人康复后不会再二次感染,这是因为他的体内产生了_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
(4)已感染病毒的患者在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中属于__________,在疫情期间,
佩戴口罩,室内消毒,这些举措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__。
(5)关于从室外进入家门内,
以下行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将外穿衣物脱下,
更换成家居服
B
.拆除口罩后,
扔进垃圾桶,
不随意放置
C
.处理完口罩和衣物后,
进行洗手消毒
D
.关闭窗户,
不让外界空气进入
【答案】新型冠状病毒
遗传物质
自我复制
细菌
抗原
抗体
特异性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D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病毒、传染病和免疫等知识。
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由淋巴细胞产生,可以抵抗某特定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详解】
(1)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所以,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而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的病原体是病毒,所以效果不明显。
(2)“新冠肺炎”疫苗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制成,故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相当于抗原。
(3)一般来讲,得过“新冠肺炎”的人康复后不会再二次感染,这是因为他的体内产生了抵抗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因为该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起作用。
(4)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故已感染病毒的患者在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中属于传染源。在疫情期间,
佩戴口罩,室内消毒,这些举措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A.将外穿衣物脱下,更换成家居服,是避免衣服上可能带有的病毒在室内传播,A正确。
B.拆除口罩后,
扔进垃圾桶,
不随意放置,是避免口罩上可能带有的病毒污染室内用具,进而感染人,B正确。
C.处理完口罩和衣物后,
进行洗手消毒,除去手上可能带有的病毒,C正确。
D.从室外进入家门内,应打开窗户,让家里保持5-10分钟的通风。开窗通风有助于更新室内空气,有效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熟知病毒、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试卷第2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