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3 14:16: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卖炭翁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作者简介
原作题下有题注——
“苦宫市也”
叙事讽喻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
鬓 辗 辙
骑 敕 叱

将 系 直(值)
chì
bìn

chì

zhé
niǎn
jiāng
整体感知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烧炭——运炭——卖炭(被夺炭)
悟诗情
  ?
1、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预设1: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辛苦劳动。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上砍伐树木,默默地烧成炭,劳动多么繁重。
(同学们,卖炭翁的千斤炭不是从集市买来倒卖的,而是亲力亲为一块一块烧出来的,卖炭翁很艰辛!)
预设2: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这属于什么描写呢?——外貌描写。那这句话中包含了几种颜色呢?——烟火色,灰色,苍苍;白色,黑色。卖炭翁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身上唯一亮丽的颜色竟然是——头发花白!两鬓花白与十指黑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心酸啊!)
预设3:我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这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衣食无着。
卖炭得来的钱不是为了置办生活用品,只是为了买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用来维系生计。
卖炭翁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
预设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寒。”?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是诗人在文中唯一一个对卖炭翁评价性的词语——“可怜”。
一般读“可怜”是什么语气?卖炭翁可怜在哪里?
从这个单字中看出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心里想的却是“愿天寒”!?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把炭卖个好价钱。?
这样一个极度矛盾的心理,让我们再次从诗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卖炭翁的可怜是谁导致的?
——宫使
2、 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预设1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
衫儿。”——得意忘形
翩翩:轻快的样子。
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
样子,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
预设2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霸道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
预设3:“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贪得无厌
(补充资料:《资治通鉴》中记载:“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可见,宫使给的红纱和绫对老翁来说根本没有用。
一辆破败黝黑的牛车,一位步履蹒跚的老翁,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白茫茫的世界里,面对宫使的抢夺,卖炭翁不能讲道理也没法讨价还价。此时,如果你是卖炭翁, 你伫立在这泥泞之中,看着自己渴望用来换取衣服和食物的千斤炭离自己越来越远,你是什么感受?
是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宫使!仅仅就是宫使吗?!
除了宫使,还有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宫使拿着文书,光明正大的强取豪夺。这文书皇帝下的,同学们,是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
——当时的朝廷。
资料链接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顺宗实录·宫市》
这段文字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原型,同学们看有何不同?
——结局不同。
农夫——有圆满的结局,得到了补偿,皇帝罢免了宦官。
卖炭翁——悲惨结局,千斤炭没有得到想要的钱来买衣服和食物。
3、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能够细致地刻画卖炭翁的形象——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
宫使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势力,憎恶宫使——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
这样的一位诗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
那诗人为什么没有给卖炭翁一个圆满的结局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农夫只是个案,可能千千万万中只有这么一例。罢免了宦官,给予补偿,但只要宫市还在,这些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就不会结束。而卖炭翁就代表了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正如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一首反映事实的诗歌,而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尾正是艺术作品的力量。

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2、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讽喻诗、叙事诗
烧炭——运炭——抢炭
外貌描写:艰苦、可怜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