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河中石兽》(第1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5《河中石兽》(第1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3 13:00:17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中石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实际调查观。
[学习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学习时间]
3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游石钟山后的感慨。他在前人李渤经过实地考察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时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而成,主要收集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情轶事。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龚自珍的的《己亥杂诗》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3.根据理解填空
⑴杜甫《望岳》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⑵陆游《游山西村》中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文学家_____编写的_____体小说《_______________》,它和《聊斋志异》一样都属于_____小说。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沧(
)海
圮(
)坏
募(
)捐
棹(
)舟
曳(
)步
铁钯(

木杮(

湮(
)灭
啮(
)咬
溯(
)流
臆(
)断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沧州南一寺临(
)河干(
),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
)沉焉(
)。
⑵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石兽于(
)水中,竟(
)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
⑶棹(
)数小舟,曳(
)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⑷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不能究(
)物理(
),是(
)非木杮,岂能为(
)暴涨(
)携之去?
⑸乃(
)石性(
)坚重,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⑹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众服为(
)确(
)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⑵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⑶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⑷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⑸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⑹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六、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棹(
)舟
曳(
)步
溯(
)流
pǐ(
)坏
木fèi(

yān(
)灭
yì(
)断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⑴沧







⑵僧




⑶求






⑷是



⑸然





⑹不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山门圮(
)于河
⑵阅(
)十余岁
⑶竟(
)不可得
⑷尔辈不能究(
)物理
⑸棹(
)数小舟
⑹湮(
)于沙上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⑵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⑶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⑷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⑸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一二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⑴独怆然而涕下⑵造化钟神秀⑶自缘身在最高层⑷箫鼓追随春社近。
3.⑴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纪昀
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志怪
5.cāng


zhào


fèi
yān
niè


五、1.⑴靠近
河岸
倒塌
一起
兼词,于此,在那里⑵经过,经历
寻找

终了,最后
认为⑶划(船)

⑷设馆教书
你们这些人
研究、探求
事物的道理、规律


洪水⑸是
特点
埋没⑹颠倒,错误
认为是
正确
2.⑴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⑵经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僧人)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⑶(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⑷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⑸是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⑹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也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六、1.zhào






2.⑴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⑵僧/募金重修⑶求石兽/于水中⑷是/非木杮⑸然则/天下之事⑹不知其二者/多矣
3.⑴倒塌⑵经过,经历⑶终了,最后⑷研究、探求⑸划(船)⑹埋没
4.⑴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⑵经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⑶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⑷是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⑸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也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中石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实际调查观。
[学习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学习时间]
3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游石钟山后的感慨。他在前人李渤经过实地考察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时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而成,主要收集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情轶事。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龚自珍的的《己亥杂诗》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3.根据理解填空
⑴杜甫《望岳》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⑵陆游《游山西村》中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文学家_____编写的_____体小说《_______________》,它和《聊斋志异》一样都属于_____小说。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沧(
)海
圮(
)坏
募(
)捐
棹(
)舟
曳(
)步
铁钯(

木杮(

湮(
)灭
啮(
)咬
溯(
)流
臆(
)断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五、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沧州南一寺临(
)河干(
),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
)沉焉(
)。
⑵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
)石兽于(
)水中,竟(
)不可得,以为(
)顺流下矣。
⑶棹(
)数小舟,曳(
)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⑷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不能究(
)物理(
),是(
)非木杮,岂能为(
)暴涨(
)携之去?
⑸乃(
)石性(
)坚重,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⑹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众服为(
)确(
)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⑵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⑶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⑷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⑸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⑹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六、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棹(
)舟
曳(
)步
溯(
)流
pǐ(
)坏
木fèi(

yān(
)灭
yì(
)断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⑴沧







⑵僧




⑶求






⑷是



⑸然





⑹不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山门圮(
)于河
⑵阅(
)十余岁
⑶竟(
)不可得
⑷尔辈不能究(
)物理
⑸棹(
)数小舟
⑹湮(
)于沙上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⑵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⑶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⑷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⑸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一二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