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03 09: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加、减两步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1、会运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美好的校园生活又开始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快乐地学习,玩耍了。谁来说一说,每天早晨,你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上学的?(电动车,家用汽车,出租车,公交车……)
公交出行环保又便捷,其实在公交车上也有和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孩子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也预示着今天所学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师:大家都坐过公交车,坐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仔细观察这幅图,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排队坐公交车)
从这幅图上你看出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口述简要板书:原有34人→下车15人→上车18人)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离站时多少人?)
自主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
预设:①34-15=19(人)
②34+18=52(人)
③18-15=3(人)
19+18=37(人)
52-15=37(人)
34+3=37(人)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①下车的15人是从车上原来的34人中走掉的,所以先从34里面减去15人。再把车上剩下的19人和又上车的18人合起来,这就是离站时的人数。
②先求上车18人后车上一共有多少人(52人)。再把下车的15人看成是从52人里面走掉的。所以52-15=37(2),这37人就是离站时的人数。
③下车的15人可以和上车18人中的15人相互抵消,相当于实际上车3人。所以可以直接用34+3=37(人)计算出离站时的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我们是计算结果呢?仅仅是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吗?
(引导学生讨论验算的方法并集体交流,明确:可以用求出的离站时车上的人数,减去上车的人数,加下车的人数,看是否等于原来车上的人数)
比较、总结
师:比较这三种解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种,解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即可。)
今天所学习的解决问题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孩子经历过的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并从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
书P63-64
想想做做第1-5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新知,并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再次感悟到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课总结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整体全面认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①34-15=19(人)
②34+18=52(人)
③18-15=3(人)
19+18=37(人)
52-15=37(人)
34+3=37(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