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 隔位退位减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 隔位退位减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03 10: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
学 习

标 知识 使学生经历探索隔位退位减的笔算过程,理解和学会隔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
技能 使学生通过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活动,体会问题解决的过程,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
思想(方法) 发展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等思维能力。
活动经验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思考、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隔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退位时的前一位是0的减法笔算方法。
拟采用环节 复习导入、探索新知、检测反馈、总结提升
学习准备 计数器、课件
学习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来计算退位减法,那么这道题你会做吗?(出示竖式:506—283)预设学生回答:计算时从个位算起,先用6—3=3,再算十位0—8不够减,向百位借1当10,10—8=2,最后算百位4-2=2。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算出竖式结果。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愿不愿意挑战更复杂的问题?
【通过506—283这道题竖式的复习,检查了学生前几节课学习的效果,同时为本节新课学习完后的对比练习埋下伏笔,一举两得,承上启下。】
环节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列式估算
(课件出示例题图)师:学校艺术节期间,同学们画了很多幅儿童画,请仔细观察下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条件和问题?预设学生找出条件:二年级同学画了204幅儿童画,一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少画了108幅。问题: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
师:找的很完整,那么根据我们找的条件和问题,你能列出算式来解决问题吗?生列式:204—108(师板书)师:你是怎样列出算式的?预设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用二年级同学画的204幅,减去一年级比二年级少画的108幅,就等于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
师:很好。请同学们估计一下,204—108大约等于多少?预设学生说:大约等于100,因为204约等于200,108约等于100,200-100=100,所以204—108大约等于100。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后,先利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以便和后面竖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来突出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
2、尝试拨珠,理解算理
师:如果想得到准确的结果,我们还需要用竖式来计算。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自己先试着列竖式解决呢?学生尝试列竖式,师全班巡视找到学生困难。预设困难:个位上的4减8不够减,要向十位借,十位上是0,没办法借给个位,不知道后边该如何计算。师:遇到困难不用怕,小小计数器来帮忙。请同桌两人把这道题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试试能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同桌之间尝试在计数器上拨珠,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已经拨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到前边把自己的拨珠方法和大家分享?
分别找学生到讲台前边拨珠边讲出自己的方法,师适时点拨提问。预设回答:我是这样拨的,先拨出204,(动手拨出)个位上4-8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上是0,就再向百位借,百位上的一颗珠子借给十位,退1当10,(动手拨出),然后再把十位上的一颗珠子借给个位,也是退1当10,(动手拨出),现在个位上就有了4+10=14颗珠子,用14-8=6,所以个位上还剩6颗。(动手拨出),再用十位上的9颗珠子减0,(师追问:十位上不是向百位借了一颗珠子退1当10,十位上应该有10颗珠子呀?)根据学生回答强调:因为十位又把其中一颗珠子借给了个位,所以十位上只剩9颗珠子了。生继续演示:百位上1—1=0,(师此时再追问一句:百位上原来不是2吗,怎么现在变成1了?)根据学生回答强调:因为百位上有一颗珠子已经借给了十位,所以百位上只剩下一颗珠子了。
3、动画演示,深入理解
师:刚才我们用计数器作为工具,顺利帮我们解决了问题。为了让同学们看的更清晰,更连贯,老师把刚才的拨珠做成了动画,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演示刚才的拨珠过程中,适时对重难点进行强调:个位上变成了几?十位上为什么是9?百位上剩下了几?尤其对十位上剩下9重点强调。)
4、动手计算,掌握算法
师:用计数器确实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每次都用拨珠的方法来计算,非常麻烦,所以通常我们还是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现在你能用竖式来计算了吗?请继续完成刚才的竖式,并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完成竖式计算,请一位同学黑板板演。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我们请刚才板演的这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在学生说计算过程的时候,特别强调在十位上的0上边写9的必要性)然后请其他同学把自己的计算过程也轻声的说给同桌听,加深算法的理解和记忆。
师:同学们把我们刚才得到的结果和我们一开始估算出的得数比较,认为用竖式算出的得数合理吗?(合理)是呀,估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得数的大致范围,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5、揭示课题,试练巩固
师:同学们,请你观察、比较,今天学习的减法,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不够减)?像这样的: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没有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也就是要隔一位去退1。这样的减法叫做隔位退位减。(板书课题:隔位退位减)?计算隔位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呢??(隔位退位时,从百位上退1到十位,再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十位上只剩9个十了)?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把它们做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分别请两名同学来前边边投影展示,边讲出自己做题的过程。师相机强调重点。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所以此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当学生感到新知与旧知有了冲突而不好解决时,老师适时拿出计数器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自主拨珠——演示拨珠——难点回顾这三步逐层递进的动作操作,尝试自主找出解决问题冲突的方法,让学生在最直观的动手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
【学生通过刚才的拨珠过程,已经初步理解了算理,在本环节动画演示中,进一步通过拨珠的形象化和连贯性,趁热打铁,强化学生刚才的动作直观,引导学生由动作直观逐步进入形象直观。】
【学生通过直观的拨珠理解算理,通过观看动画进一步强化,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前提下,此时水到渠成,通过竖式的计算真正把动作化,形象化过渡到了符号化,符合儿童一般的认知过程,并通过和刚开始的估算对比,感知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
【通过对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总结,让学生再次感知重点,并通过两道练习的试做和讲解过程,进一步巩固新知的掌握。】
环节三、检测反馈
1、竖式练习,对比加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样有挑战性的内容的隔位退位减都没有难倒你们。下面让我们再次挑战自己,请同学们一起走进“智慧大比拼”。第一关:算一算,我会做。(出示课件题目:502—283的竖式)你能准确的计算出下面竖式的结果吗?学生计算的同时,一位同学黑板板演,做完之后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这时,本关并未结束,和刚开始复习的竖式506—283做一下对比,让学生说出两道题计算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预设学生会说出:相同之处是两道题都是退位减法,不同之处是一个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是十位上不够减直接向百位借,所以0上无点看作10,而另一个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又向百位借,此时,0上有点就看作9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再次强调0上有点看作9的原因,并适时引入隔位退位减的儿歌,更加深学生对于0上有点看作9的印象。
找错练习,二次加深
师: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来到第二关:改一改,错在哪?(出示课件题目:两道计算错误的竖式),先请学生认真观察后,说出每道题的错误之处,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师适时强调重点。然后重点强调800作为被减数时,个位上的0和十位上的0不同之处,再次强调:0上有点看作9, 0上无点看作10。
拓展提升,灵活掌握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终极难关,同学们想不想闯一闯?来到第三关:试一试,我能行!(出示课件题目:1000—537)请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个位上、十位上、百位上分别算的是几减几?学生讨论后提问,再次得出:0上有点看作9。并到此为止,把这道题留给学生作为课外作业,回家后用自己所学把题目做出来。
【新课完成后,通过智慧大比拼的比赛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再次进行新知巩固,第一关的练习主要是通过本题和刚开始复习的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找出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再次加深对新知识重点之处的理解。】
【第二关找错主要是通过对800这个被减数中两个0的不同之处的对比,得出0上有点看作9,无点时仍然看作10.对0上有点看作9的再次强调。】
【有了前面各种类型的总结练习,最后一关设计了四位数1000作为被减数时,个位、十位、百位上分别算的是几减几,让学生印象中的0上有点看作9,0上无点看作10得到充分的巩固,激励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让知识在课外延伸。】
环节四、总结提升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做题时你认为有哪些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强调。最后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多动手,多动脑,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学会思考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再次巩固新课的同时,锻炼学生善于总结和发现重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