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堂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3 08:3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新课
在《最后一课》中,我们认识了两位普通的小人物——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茨,他们在沦为亡国奴时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我们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屈辱的历史,今天,我们的目光跟随着老舍先生,看一看我们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如何表现的,同样是教师,看看他们的爱国感情是否一样。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掌握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过程和方法
分析小说中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品中的悲痛情绪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
老舍(1899----1966)
《四世同堂》(包括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这部著作是老舍抗战文艺创作中规模最大的长篇巨构,表现出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它也是我国抗战文艺中一部颇具独创性的史诗性作品。
故事主要发生在一条被称为“小羊圈”的普通胡同里。侵略者的炮火惊动了这块平静的民居,他们的命运与抗日战争紧密联系了起来。小说写的就是祁老太爷一家和他的邻居们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它以祁家祖孙四代人物为中心,连接同一条胡同里的各类人物,
展现了北平沦陷后错综复杂的生活图画和故事情节。祁老太爷的最大愿望是过80大寿,维持四世同堂的局面。而这个愿望的实现需要用和平来保障。小说就围绕这个内容展开来,而且依此为主线发展和结束。战争打破了四世同堂的太平局面,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战争改变着北京人的生活和性格,毁灭着北平的传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使我们看到了北京人在这场民族斗争中的不同表现。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第一堂课”
(指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的第一堂课。)
整体感知:
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表现了他仇恨敌人,却无法反抗的痛苦。
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描写了日军入侵后瑞宣老师上课前的反常表现。
第二部分(2——6):描写了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表现了人物的痛苦与无奈。
学习第一部分,思考:
(1)、平时的瑞宣表现怎样?今天表现如何?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想要表现什么?
参考答案:平时的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而今天却相反,他“怕”铃声。作者用对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最后一句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是一个细节描写,做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地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学习第二部分,讨论:
(1)、第2段着重刻画祁瑞宣老师上课前的行动和外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表现异常的气氛和情绪,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2)、怎样理解“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
参考答案:“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表明瑞宣此时的茫然与无奈,头脑一片空白,在这重大的变故面前不知所措。
(3)、3、4、5段写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参考答案:通过心理描写写老师上课时复杂的 情绪,学生悲痛的场面。
(4)、怎样理解“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参考答案:“民族的春花”指的是青年学生,“变成了木头”说明他们突遭变故的迷茫、无助。
(5)、如何理解“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问题研讨
1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祁瑞宣先生
2划出文中描写祁瑞宣先生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情
[板书设计1]
上课前:害怕铃声

《第一堂课 》 课堂上:沉默严肃

走出课堂:逃 离
亡国奴的苦痛
爱国主义情怀
祁瑞宣先生
【板书设计2 】
第一堂课
老舍

人 物:祁瑞宣老师
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 情:害怕、紧张、痛苦、矛盾、耻辱、惭愧

写作借鉴: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心 理的描写来展示人物感情。
2、语言简洁,富于表现力。如文中对课堂气氛的描写只用了短短两句话,写出了肃静、庄严的气氛。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篇写到了祁老师紧张,祁老师之所以如此紧张,即就是祁老师内心痛苦的最深层的那个原因:身陷沦陷区,面对民族的巨大耻辱,他为自己无所作为而感到羞耻。换言之,这是亡国奴的痛苦,这是深沉的爱国情怀。
比较与探究
把本文与《最后一课》作比较,说说你对下列问题的想法。
1、祁瑞宣老师显得很紧张,而哈墨尔先生看来很从容。为什么两者的表现截然相反?
2、“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第一堂课》似乎从头到尾都在表现这种“说不出”。而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面色惨白,话说不下去。这是不是和祁瑞宣老师的“说不出”一样。
3、这两课都强调课堂气氛的“静”。“静”的原因一样吗?
最后一课 第一堂课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
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
第一堂课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中心
情感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物 师生(学生眼中
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
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我) 第三人称(他、他们)
描写
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 法 烘托 烘托
你认为这两篇文章还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何启示?
1、在摘抄本上收集有关爱国的格言名句,
2、片段写作练习:
以一位熟悉的老师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其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后作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从热爱母语开始,从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开始,拿出实际行动,做一名真正的爱国青年吧!
返回
相关链接:(欢迎点击)
2、中国918爱国网:http://www./
3、疯狂汉语网:http://crazychinese.51.net/
4、汉语文学网站:http://www./
5、中国语文论坛(语文网语文论坛):
http://www./
1、普法战争:
返回
http://www./gjgl/history/gjgl_pufawa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