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秦的灭亡史实。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史实。
2.学习本课,学会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
感知秦朝的灭亡,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疫情后中美国情对比(图文),明确民心的重要性,回顾体现民心重要性的史实。
二、展标读教材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根据目标和学习提示,自读教材,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三、进入新课
(一)暴政失民心(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2应用课件对秦的暴政进行细致讲解。
3当堂检测:秦朝哪些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选项有哪些?(p53课后活动1)
起义得民心
(陈胜、吴广起义)
1在课文中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
2观看视频,分析起义的原因,了解起义过程,建立的政权.
4明确有什么历史意义。
(刘邦、项羽起义)
自主学习:项羽、刘邦起义分别为反秦斗争做出了什么贡献?
(三)争霸靠民心(楚汉之争)
1通过地图讲解楚汉之争的过程。
归纳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鸿门宴等成语故事。
2分析秦亡前与秦亡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有哪些变化?
3合作探究: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材料二:刘邦在谈到为何能够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教学意图,学会运用史料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