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唢呐配喇叭》 ︳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唢呐配喇叭》 ︳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6-03 19: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唢呐配喇叭》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唢呐和喇叭,感受民
族乐器喇叭和唢呐的音色。
2、学习《唢呐配喇叭》这首湖南民歌,感受歌曲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农家的欢乐气氛。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唢呐配喇叭的歌舞表演。
教育方面:1、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喇叭配唢呐》。
2、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祖国文化,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内容: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音乐》第三册第七课〈小小音乐家〉唢呐配喇叭
内容分析:《唢呐配喇叭》是本册教材学生认识、感受和体验方面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大内容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唢呐和喇叭,并了解唢呐和喇叭的音色。2表演《唢呐配喇叭》。
学情分析:该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中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学生对民族乐器还在启蒙当中,老师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掌握民族乐器唢呐和喇叭的音色同时喜爱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培养孩子的民族情怀。通过学习、表演《唢呐配喇叭》这首富有浓浓的农家气息和农家乐氛围的歌曲,孩子们感受、体验这首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民歌。
知识与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的民族乐器喇叭和唢呐。
2指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喇叭配唢呐》,学习一字多音的唱法,掌握湖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用唢呐配喇叭的演奏音乐会导入,让学生感受唢呐配配喇叭的情趣。再引入歌曲的学习,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进行唢呐配喇叭的歌舞的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祖国文化,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唢呐和喇叭。充分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唢呐配喇叭的歌舞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上波音和十六分音乐的演唱,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
多媒体课件、
用卡纸和矿泉水瓶做的喇叭和唢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二年级的孩子对自己国家的乐器也许比较陌生,在认识乐器这个步骤我采用视觉观察---听觉考验-----触觉尝试的方法:1先欣赏台湾新竹青年国乐团唢呐和喇叭的表演从了解乐器的外观2再次欣赏了解乐器的音色3再让孩子们用自制的唢呐和喇叭模仿吹奏。
歌曲的学习,采用在区别乐器音色中聆听---在感受情绪中聆听----在体味地方特点中学唱---在发挥创作中表演。通过这些教学思路引导孩子充分感受湖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唱出民歌的味。在较为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舞的表演。通过学习民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一.课前
1组织教学
听着唢呐音乐《小拜年》,做着吹奏的动作进入音乐室。
师:孩子们,刚才做律动进教室时,你聆听到的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啊?
生:喇叭
师:你做了什么动作呢?
生:吹喇叭的动作。
生:对,这就说明是吹奏乐器。用吹奏乐器表现的音乐就是吹奏乐。
【设计意图】孩子们听着民族地方特色的唢呐吹奏音乐做着吹唢呐的动作,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唢呐的魅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课中
(一)深情导入
激发情感
1视频导入
牵动情感
师:亲爱的孩子们,我在我们顺德的演艺中心,曾经聆听过台湾的一个青年乐团
专门演奏我们民族的音乐,非常非常的好听。台湾同胞把我们祖国的音乐推向世
界,我们很感动。他们演奏结束时赢来观众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观众强烈要求再
来一首、再来一首。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们激情的演奏吧!
2再次欣赏
观察讨论
师:孩子们,你们再来欣赏一次,这次边看边思考,两个主要角色用的是什么乐器来演奏?形状是怎样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1:主角用的乐器是喇叭
生2:有个长的、有个是短的
生3:有个吹出来的声音很粗、有个声音和高音。
师小结:是的,长的是喇叭,短的是唢呐,
(二)聆听歌曲
一起解疑
1.播放《唢呐配喇叭》,你听到歌词唱了什么?
生:长的就是喇叭
短的就是唢呐
师:你的回答很好,是的,如果你没有学习到这首歌曲,你就会认为这些乐器都叫喇叭。
其实啊它们确实都叫喇叭,但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它们就分为:长的就是喇叭
短的就是唢呐
师: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2.再次播放歌曲《喇叭配唢呐》,学生感受、听辨喇叭和唢呐的音色
师:有谁能够模仿一下这两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和音色呢?
3学生拿着自制的唢呐和喇叭的道具模范学习吹奏喇叭和唢呐。
要求:教师截取歌曲中最能代表唢呐和喇叭音色的乐句,让学生拿着自制的唢呐和喇叭的道具模范学习吹奏喇叭和唢呐。
分布自制乐器:同桌配备自制乐器为一人唢呐,一人喇叭,练习表演时可以互换来用。
表现形式:听到用喇叭演奏的音乐时拿喇叭的同学站到凳子上去做演奏,听到唢呐演奏的音乐时拿唢呐的同学站到凳子上去做演奏表演。
1再次欣赏歌曲《喇叭配唢呐》,找出民歌的特点
师:孩子们,你们再来听一次这首歌曲,你们听听,你认为歌曲哪里最特别?对歌曲你还有什么疑问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里乐拉
里乐拉很特别。
师:是的,里乐拉在这里是一个衬词,为歌曲增添气氛的作用,同时,唱“里乐拉、里乐拉”的时候,仿佛就像一位神气的吹奏者。为歌曲增添了形象性呢!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一唱吧!(老师神气的边做动作边示范唱这句衬词,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有让孩子们学习充满兴趣)
生:老师,唢呐配喇叭是什么意思?
师:我个人理解为,唢呐和喇叭一起演奏音乐,演奏的音乐更丰富更有情趣。可能理解会有很多,你们可以自己理解理解。
2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
师:这首歌曲简单、有趣,你们聆听了很多次,应该已经会唱了,尝试跟着范唱唱一唱吧!
3分析歌曲
解决难点
分析


3.2
3

1.6
1(强调了哪个字)




(1)老师范唱,学生聆听,老师唱时强调了哪个字?
(2)教师分析:这两个附点是这首歌的眼睛,用的十分的巧妙,既好像是唢呐、喇叭的颤音,又好像是表现演奏者的潇洒,得意和自在,一定要常准唱好。
(3)学生练习.
4跟伴奏学生再次熟悉歌曲
师:孩子们,我们跟着伴奏来唱一次,检阅一下自己能不能把附点的地方常准,唱出要强调的字才能把歌曲的味道表现出来。
5用湖南话读歌词,巩固加强连音线和附带的作用
师:孩子们你们看一看,这首歌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啊?
生:湖南
师:对
师:这首歌有两个地方是很有特色的,是这首歌的眼睛和味道所在,一个是连音线叫一字多音,一个是附点。
师:你想知道作曲家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用连音线和附点吗?
师:你听过毛泽东主席讲话吗?
生:没
师:你们班有湖南吗?
生:没有
师:好,老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湖南话的味道。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从湖南话里听出了为什么此处用一字多音了,此处用附点了吧!对!有些音拉的很长,这就是根据湖南方言的特点编创的歌曲,很有湖南地方的特色,多好听啊!所以啊,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来源以生活。
6配伴奏唱歌曲,唱出味道
【设计意图】歌曲学习在聆听和赏析中进行,难点和风格特点在一些有趣的练习中得到解决。湖南话读歌词为学习歌曲增添色彩,也是解决难点的最好方式。
2配上道具和分角色表演歌曲
表演形式:
长的就是喇叭
(拿喇叭道具的同学边唱边表演吹喇叭)
短的就是唢呐
(拿唢呐道具的同学边唱边表演吹唢呐)
里乐拉
里乐拉
(晃头、自信得意的对吹)
唢呐配喇叭
(晃头、自信得意的对吹)
互相换道具进行巩固表演,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吹喇叭和唢呐的感觉。
3学生自由创造表演,尊重创意和个性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地演奏唢呐和喇叭的图片
师:孩子们,唢呐和喇叭使我们的民族吹奏乐器,很多地方都有表演,而且表演时还有各种姿势,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然后,你们可以模仿吹奏姿势来表现一
下,也可以自己编创一动作来感受一下浓浓的乡土风味。
(2)孩子们自由表演。
教师给孩子们2分钟的时间创一创,全班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