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章末复习
九年级上册 RJ
电流和电路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2.认识电源、开关、用电器等简单的电路元件,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4.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5.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电荷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越小;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考点1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在实验中,小宇需要比较带电小球悬挂在B、C、D三处时受到的排斥力的大小,在你看来,小宇是通过分析什么现象来做出比较的?你能简述他的分析过程吗?
(3)如果将用丝线悬挂的小球换成带负电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请你描述一下.
小宇是通过分析悬挂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来判断和比较斥力的大小的.小球悬挂于B处的偏离角度最大,即小球受到的斥力最大;小球悬挂在C处的偏离角度次之;小球悬挂在D处的偏离角度最小,即小球受到的斥力最小.
小球向左偏,且偏离角度由大到小顺序是B处、C处、D处.
【解题思路】 C项,吸尘器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不属于摩擦起电,故选C.
C
1【解题思路】 两只相同的气球与头发摩擦后,电子发生了转移,两只气球带上了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出现了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的现象,这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选C.
C
C
1【解题思路】 吸管和带负电的橡胶棒相互排斥,所以吸管和橡胶棒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在摩擦时因得到电子带负电,A、D错误,C正确;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两者带异种电荷,B错误.
考点2
导体与绝缘体
A
【解题思路】 通常情况下,玻璃、橡胶、塑料、陶瓷是绝缘体,绝大多数金属、盐水、铅笔芯是导体.
导体、绝缘体的识别
熟悉生活中导体、绝缘体的实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或输电线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
A
考点3
电路及其设计
C
并联
S1在干路上,S2在台灯L2支路上
解:电路图如图所示.
两只电铃是独立工作的,电路属并联
本室的开关与对方的电铃串联
由此可知,两只开关分别接在两条支路上,分别控制着对方的电铃.
【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A图中闭合开关,警示灯发光,断开开关,警示灯不发光,不符合题意;B图中闭合开关,警示灯被短路不能发光,断开开关,警示灯和R0串联,警示灯能够发光,符合题意;C图中闭合开关,警示灯发光,断开开关,警示灯不发光,不符合题意;D图中无论开关是否闭合,警示灯都能发光,不符合题意.
B
6.C
C
考点4
电流、电流表
解析:要注意电流表的正确使用规则:A1在干路上、A2和L2串联在其中一条支路上;让电流从“+”进、从“-”出.
【解题思路】 电流表与小灯泡串联,并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故A正确;电流表与小灯泡串联,电流从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故B错误;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故C错误;电流表必须与用电器串联,不能并联在用电器两端,且正负接线柱接反,故D错误.
A
4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电流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如果灯L1断路,两灯都不亮,将电流表并接在灯L1两端时,L2通路,灯L2亮L1不亮,电流表有示数;将电流表并接在灯L2两端时,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故A符合题意.如果灯L1短路,L2会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如果灯L2断路,两灯都不亮,将电流表并接在灯L1两端时,电路仍为断路,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将电流表并接在灯L2两端时,L1通路会发光,电流表有示数,故C不符合题意.如果灯L2短路,L1会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A
【解题思路】 选用电流表的大量程,闭合开关后迅速断开,若指针偏转超过了小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则可以使用大量程进行测量;若指针偏转幅度过小,小于小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则应换用小量程进行测量.
偏转幅度过小
偏转超过了小量程的最大测量值
考点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
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②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来进行的.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断开
缺少电流的单位
一
各支路上电流之和
第二次测量电流均为第一次测量电流的2倍,第三次测量电流均为第一次测量电流的2.5倍,方案一满足情况。
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若采取第二种方法,则未更换灯泡的支路中电流不变,这与实验数据不符.
IA+IB=IC
【解题思路】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所在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两指针的位置相同,所以A2的量程为0~3 A,分度值为0.1 A,干路电流I=1.3 A,A1的量程为0~0.6 A,分度值为0.02 A,L1所在支路的电流I1=0.26 A,则通过L2的电流I2=I-I1=1.3 A-0.26 A=1.04 A.
D
(1)如图所示.
(2)按照小林的解释,闭合开关S后,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灯L2、灯L1,电流逐渐变小,应该是灯L2较亮,灯L1较暗.但实验现象仍然是灯L1较亮,灯L2较暗.这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