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段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出题人:强艳 审核人:耿文波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满分120分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的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凝噎 (yē) 天堑(qiàn) 揾英雄泪(yùn) 簇(cù)拥
B.倥偬(zōng) 一蓑(suō) 玉簪螺髻(jì) 阑(lán)干
C.翘楚(qiáo) 鼙鼓(pí) 铺翠冠儿(guàn) 蓦(mò)然
D.憔悴(cuì) 妩媚(wǔ) 浊醪妙理(láo) 窥(kuī)视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唇焦口燥 春霄 征铎 风帘翠幕
B.竹杖芒鞋 蝉娟 丝簧 钟鼓馔玉
C.含情凝睇 料峭 萧瑟 灯火阑珊
D.落日融金 黄粱 暮霭 良辰好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新上任的张市长下决心要改变全市落后的经济现状,每当他来到贫穷的小山村,总是访贫问苦,求田问舍,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B.陈潜汉一家子,制作的木偶十分精美,潮剧戏屏的制作也是陈潜汉老人脍炙人口的绝艺。
C.如今我长大了,故乡也早已物是人非。过去的小玩伴们大都走出了那个小乡村,到外面的花花世界长见识去了。
D.眼下参加歌咏比赛的选手实在应该在实力上加强一下,才能博得评委的好评,因为想靠搔首弄姿来赢得比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作家的“假性影响”
当我们说到某个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前提应该是这个作家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因为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所以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在文坛上广为人知后,仍能“继续”有作品问世,仍能“不断”以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这是可持续写作的最基本的含义。
所谓“继续”、所谓“不断”,当然不意味着每月、每季、每年都必定推出新作。“十年磨一剑”也是在可持续写作,甚至还是更值得信赖更值得尊敬的可持续写作。也许有人会说:“十年磨一剑”算是可持续写作,那么,“一生磨一剑”算不算?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写出一部优秀之作,难道不是比那种用一生的时间制造大量平庸之作的人更值得称道吗?也许的确有这样的人,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去经营一部作品。只要这数十年间他的确是处于一种文学性的“经营”状态,就应该认定,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可持续写作状态。
如果可持续写作可以是一种不考虑质量的写作,那所谓“可持续”,就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谈论这样的事情也就毫无意义。因此,当我们谈论作家的可持续写作时,是把平庸和蹩脚的持续写作也作为一种问题来看待的。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至少在文坛上广为人知的作家,人们对之的期待是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如果很快就销声匿迹,人们对之的反应是遗忘。如果不断写出些平庸和蹩脚的作品,人们对之的反应是失望。
曾经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而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这原因也不止一种。当我们从可持续写作的角度考察这样的作家时,那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就会再度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并不是所有曾经产生影响的作品都经得起时过境迁后的再度审视的。导致一部作品产生影响的原因,既可能是文学性的,也可能是非文学性的。如果一部作品完全是或主要是因为非文学的原因产生影响的,那这个作家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文学的意义上,当初的影响本就是一种“假性影响”。这部作品并没有显示出这个作家有可持续写作的文学才华,而人们对之寄予的可持续性写作的期待,本就是出于一种错觉。在当代,这种因“假性影响”而让文坛内外人士对其抱有希望而最终又令众人失望者,细数起来,其实是很多很多。
5.下列对作家“假性影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某位作家的最初影响完全是或主要是因其作品中非文学的原因而产生的。
B.某位作家曾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但很快就销声匿迹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
C.某位作家并没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其作品只是因媒体的炒作才产生了影响。
D.某位作家成名后,人们普遍对其产生的一种将来还定能再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期待。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家的可持续写作”的一项是
A.某位作家成名后仍能凭其新作支撑和证明自己的作家身份。
B.某位成名作家每隔一段时间即有力作推出并产生新的影响。
C.某位作家虽未有作品问世但一直处于文学构思之中。
D.某位成名作家“十年磨一剑”或用一生时间完成了一部优秀之作。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成名后虽也不断有作品推出,但质量不高,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写作。
B.作为一位成名作家,只有继续写出有影响的作品,才能不被人们遗忘或是不令人失望。
C.对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的再度审视是考察某位成名作家昙花一现原因的惟一可靠手段。
D.从当代文坛来看,作家的“假性影响”并不是一个极为个别的现象,而是比较普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耿恭字伯宗,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励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阳,拜为骑督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殁:杀死
B.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 固:坚守
C.救兵不至,车师复畔 畔:通“叛”,背叛
D.恭励士众击走之 走:逃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 五月,乃引兵据之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 我范羌也
蚓无爪牙之利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耿恭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①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②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③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④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乃引兵据之
⑤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励士众击走之
⑥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车师投降后,设置西域督护,耿恭被任命为戊校尉,到任后,传檄乌孙国,宣示大汉威德,乌孙王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匈奴攻破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用强弩发射毒箭杀死大量敌兵,又招募数千人直冲敌阵,匈奴骑兵被迫撤走。
C.车师背叛汉朝后,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耿恭处境艰难,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在范羌救援下回归,路上遭到匈奴兵追击,他们且战且走,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到达洛阳后,耿恭被授予骑督尉之职。
第 Ⅱ 卷
四、主观题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2分)
(2)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2分)
⑴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⑵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
⑶ ,东风无力百花残。 , 。
⑷ ,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⑸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6) ,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
⑺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⑻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⑼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⑽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⑾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⑿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 ,粪土当年万户侯。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 晴 野 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4、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3分)
15、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①,擘钗破镜分飞②。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③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凤凰城: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此处指北宋都城汴京。②.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③星:指牛郎织女星。④. 这首词大约是在靖康之难十四年后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
16、“辽海北”“玉关西”指什么样的地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18、作者在这首词中充分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分)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1)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2)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3)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4)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5)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6)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7)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8)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18.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9.(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20.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6分)
21.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六、作文(40分)
22、请以“走进唐诗宋词”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纸
第 Ⅱ 卷
四、主观题
12.(1)
(2)
13.⑴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⑵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
⑶ ,东风无力百花残。 , 。
⑷ ,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⑸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6) ,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
⑺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⑻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⑼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⑽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⑾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⑿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 , ,粪土当年万户侯。
五、诗歌鉴赏
14、
15、
16、
17、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18、
19、
20、
21、
六、作文(40分)
[k*s*5*u]
试题答案
1、D。A项揾(wèn)英雄泪B项倥偬(zǒng)C项铺翠冠儿(guān)
2、B(A霄—宵B蝉—婵 簧-篁D融—熔)
3、A。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B “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C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D搔首弄姿:指故作姿态、卖弄风情。
4、 D
5.A(由“导致一部作品产生影响的原因……或再也写不出有影响的作品”,“在文学的意义上,当初的影响本就是一种‘假性影响’”几句话可知。)
6.C(据原文知,“可持续写作”必须有优秀作品问世,“成名”之后仍继续“经营”文学。)
7.C(据原文知,作家“昙花一现”的原因不止一种,只有当从可持续写作的角度考察时,才涉及对最初产生影响的作品的再度审视)
三、(12分,每小题3分)
8.D(走:使……逃跑)
9.B(A前“所”与后面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后“所”用在介词前,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B两个“乃”均为副词“于是,就”;C前“之”代词,后“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前“也”助词,表判断语气,后“也”,语助词,表示语气的舒缓顿宕)
10.C(①非军事方面;⑥只是一般的军事安排)
11.B(用毒箭射杀敌兵是在守卫金蒲城时发生的)
12、(1)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猛攻敌阵,杀伤的匈奴兵极多。(2分,“会”“随”译对得1分,句式对得1分)
(2)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3分,“私”“以”译对各得1分,句式对得1分)
13、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4、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15、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16、 辽海北、玉关西,均指边塞偏远之地,与上句"天涯海角"相呼应,直写出亲人离散、夫妻惨别,音信难通的痛苦和无奈。
17、. 该词从金兵攻陷汴京,给北宋朝野上下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说起,以自己的悲惨经历来感受了人间妻离子散的痛苦。以富有强烈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悲剧。通过对定期团圆的月亮、牛郎织女,定期催归的杜鹃,定期南来的塞雁的感触,使他盼望归去团圆的感情形象化、深刻化,将对亲人的怀念与对国家的热爱两种感情熔铸在了一起,充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
18、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9、(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好象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20、(1)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2)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3)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21、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1)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与沙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3)通过对天然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4)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2略。
文言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慷慨多计谋,有将师之才。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骑督尉刘张率兵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堂弟驸马都尉耿秉破降车师。这时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就任命耿恭为戊校尉,驻扎在车师后王治所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前王治所柳中城。耿恭到任,发布文告给乌孙国,宣示汉室威德,乌孙国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派使者向东汉朝廷献名马,还送来汉宣帝时赠给昆弥右夫人——公主刘细君的博具,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耿恭便派使者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人侍汉朝皇帝。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尽没。北匈奴杀死车师后王安得,又转兵攻打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我们汉朝的箭是神箭,那些中箭的人一定必有异常的表现。”喊完,用强弩发射毒箭。匈奴兵中箭者,创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于是,大惊失色。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之际,猛攻敌阵,杀伤的匈奴极多。匈奴兵震恐,互相之间说:“汉兵像神一样,真可怕啊!”于是撤兵而去。耿恭认为疏勒城傍有涧水可以坚守。五月,就领兵占据了疏勒城。七月,匈奴兵又来进攻,耿恭招募数千敢死队员直闯敌阵,匈奴骑兵逃散败走。
当时焉耆、龟兹进攻并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在柳中包围了关宠。正赶上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赶走敌人。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数月之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于是煮铠甲和弓弩,吃皮草牛筋。耿恭与士兵以诚相待同生共死,因而全城上下,协力同心。而军士渐渐死亡,只剩下几十人。单于知道耿恭困顿不堪,想招降他,派使者对他说:“你若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耿恭将单于使者骗上城来,亲手将其杀死,在城上用火烤他的肉吃,使者下属望见此情形,大哭而去。单于大怒,增兵围城,但始终未能攻下。
当初,关宠上书请求派兵来救。当时肃宗刚刚继位,于是招来公卿一同商议。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宜出兵救援。先前耿恭曾派遣所部军吏范羌回敦煌领取军士寒衣,范羌随王蒙的军队出塞。范羌坚决请求返回迎接耿恭,诸将不敢前进,无奈王蒙只得分兵两千给范羌去营救耿恭。范羌从天山北道进军,遇大雪深丈余。军队刚好到达疏勒城下。城中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攻城。非常害怕。范羌在城下大喊:“我是范羌,大汉朝派遣军队来迎接校尉来了。”城中皆呼万岁。开门,与援军相与痛哭。此时,城中仅余二十六人。第二天,耿恭一同东归。敌兵追赶骚扰,汉军且战且行。耿恭的人马将士素来饥饿困顿,从疏勒出发时尚有二十六人,一路上又死去很多,三月到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而且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中郎将郑众安排耿恭及部下等人洗浴更换衣帽。等到耿恭到了洛阳,被授予骑督尉的职位。
1.3.5
B.
A.
D.
C.
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