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学案
第5课《三大改造》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教师提问: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提示:来看看宪法怎么说
展示材料: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人民民主国家
(2)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师总结:1954年的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什么时候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呢?
?
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 生产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 农业合作化 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 合作社 。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 社会主义 道路。
(3)发展:经历了由 农业互助组 、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个阶段。
(4)完成: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知识点二:公私合营
3.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 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
4.概况:从1954年起,国家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5.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 改造的创举。
知识点三:三大改造的评价
6.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社会主义公有制 转变。
7.意义: 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8.不足:后期存在着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等缺点。
?【合作探究】1
请说出三大改造的内容??
【答案】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合作探究】2
何为“公私合营”?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答案】
“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合作探究】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
【答案】
(1)就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经济形式非常严峻。
(2)和平赎买政策可以减少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阻力。
(3)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大,用和平方式可以团结他们投入到三大改造中。
(4)我党当时经济知识相对还比较匮乏,用和平赎买方式有利于维持工商业的发展,为改造的完成服务。
【合作探究】4
结合教材问题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答案】
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因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合作探究】5
为什么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答案】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合作探究】6
结合所学,小组合作探究:三大改造的缺点。
【答案】
缺点: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大改造对象的是(??? )
A.?工业?????B.?农业?????C.?手工业?????D.?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A
2.(2018?齐齐哈尔)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展开了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C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哪一年( )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答案】D
4.(2018?梧州)1956年底,全国96.3%的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99%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该材料表明我国( )
A.实行了农民土土地所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5.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词语,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微信”、“范儿”等等。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你判断一下,下列不属于1953—1956年的流行词汇是(??? )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集体化?? ??D.?大包干
【答案】D
6.(2019年江苏南京)下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时 B.开国大典中 C.三大改造期间 D.中葡澳门交接仪式上
【答案】C
7.(2019年江苏镇江)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供销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答案】A
8.(2018?吉林)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9.(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答案】C
10.(2018?贺州)连环画是同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如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据此可知,该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当时进行的。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11.(2019年湖北咸宁)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答案】D
12.(2018?聊城)如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答案】B
13.(2018?自贡)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7)”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答案】C
14.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 1669 年,以配方奇特、制作 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 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 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进行三大改造
【答案】D
15.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C.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答案】B
二、史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答案】(1)三大改造
(2)材料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答案】(2)赎买政策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答案】(3)1956年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生产、生活资料 耕地(亩) 牛(头) 猪(只) 犁(张) 水车(架) 房屋(间)
数量 6.98 0.32 0.58 0.62 0.16 3.9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材料二: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注: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解答】(1)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不利条件:生产工具不足、落后。
(2)根据材料二,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
【解答】(2)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