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文档属性

名称 答谢中书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3 10:5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谁能告诉我作者和这篇文章有关内容呢?看看你们谁预习得最好,最会收集资料哦……
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写作背景简介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陶弘景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2、研读,品味意境之美。
了解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预习的时候,有一些字词查过字典都弄不懂吗?提出来,让咱们帮你解决!
文言字词我不怕,
互助学习你我他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tuí
四季

消散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指人间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参与
二、翻译句子,整体感悟。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同学们,竞赛开始啦,每人选一句翻译,你愿意服输吗?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译 文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三、朗读,入文入景,品味语言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指人间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指欣赏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
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
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你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特色了吗?
句式很整齐,大多是四字(言)一句,加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读来朗朗上口。
高峰如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高峰……俱备
沉鳞……猿鸟
山水相映之美
俯仰生姿
色彩相配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意境美
动静结合之美
1、抓住景物的特征;
2、按照一定的顺序;
3、注重图画美:色彩的搭配、观察的视角、感观的冲击、动静结合……
五、巩固练习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并解释它的意思.
1、两岸石壁,五色( )。
2、青林翠竹,四时( )备。
3、晓雾将( ),猿鸟乱鸣;
4、夕日欲( ),( )竞跃。
5、未复有能( )其奇者。

交辉


沉鳞

交相辉映

消散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指欣赏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山川之美?
总—分—总的结构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课后任务:熟练背诵全文。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文章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同学们可别忘了要注意积累啊。
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一点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