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竺可桢
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词语
玄奘( ) 海市蜃( )楼
蔚( )蓝 戈( )壁
戳( )穿 岛屿( )
汪洋万顷( )
zàng shèn
wèi gē
chuō yǔ
qǐng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可怕
恐惧
荒凉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1
海市蜃楼2
海市蜃楼3
奇怪现象
“ 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
形成的原因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蜃楼。”
鸣沙山1
鸣沙山2
奇怪现象
“ 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
“鸣沙”
形成的原因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蜃楼。”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 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3、作者按怎样的写作思路安排全文?按哪种说明顺序去写?
写作思路
(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1)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至5)
逻辑顺序
描述
解释
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课文延伸 探索研究
观察沙漠特有动植物图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发现。
沙漠之舟骆驼
根系发达的沙拐枣
叶缩成小球状的柽柳
叶退化成小刺的仙人掌
一到旱季就落叶的相思树
骆
驼
刺
你的发现是:
它们能适应极其恶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它们能充分节约用水,尽可能减少水的损失;它们能充分吸收水分。
作业:
1、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说明,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沙漠?
请你比较一下,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1.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整理或情理,没有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律。“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