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基本信息
年 级
五
学科
数学
课时
1
教材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授课时间
主 备 人
修订
五年级数学组
使用人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长短小棒若干、橡皮泥
教学过程
修订与生成
一、示标导学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上面建筑主题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从图画中,请你指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学生回答后,课件闪动上述物体的轮廓。
2.引入: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样子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都是长方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绕标自学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长方体图,图标闪动演示出“面、棱、顶点”名称。
2.教学例1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摸一摸。
①看看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给学生看)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作评价,并整理用课件出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三 、化标展示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小棒、橡皮泥、三通管,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框架。(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点名让某小组给大家汇报,是怎样做长方体框架的,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①每两根小棒有一个交点,共有8个交点,即8个顶点;②共有12条棱,分成三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③相交于同一个顶点处有三条棱,它们长度不相等。
(3)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这么多有价值的结论,老师还想告诉你们,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破标生成
1,自己总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2,特殊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怎样求呢?
五、拓标训练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的第1、3、6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