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五首》导学案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3 11:0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山中学八(下)语文导学案NO.29 编制:许庆新 审核: 日期:2012.3.3
29.《诗词五首》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座号
学习目标: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2、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资料链接:走近作者
1、孟浩然,唐代诗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15168.htm" \t "_blank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
位山水田园诗 ( http: / / baike. / view / 141813.htm" \t "_blank )人王维 ( http: / / baike. / view / 7485.htm" \t "_blank )合称为"王孟 ( http: / / baike. / view / 789876.htm" \t "_blank )"。以写田园山水诗 ( http: / / baike. / view / 582430.htm" \t "_blank )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 http: / / baike. / view / 1396396.htm" \t "_blank )。
2、王维,字摩诘, 祖籍 ( http: / / baike. / view / 549810.htm" \t "_blank )山西祁县,唐朝诗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15168.htm" \t "_blank ),外号“诗佛 ( http: / / baike. / view / 67790.htm" \t "_blank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 ( http: / / baike. / view / 188238.htm" \t "_blank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 ( http: / / baike. / view / 76773.htm" \t "_blank )》,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 ( http: / / baike. / view / 3352.htm" \t "_blank )影响很大。
3、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 http: / / baike. / view / 51519.htm" \t "_blank )。宋代 ( http: / / baike. / view / 553902.htm" \t "_blank )女词人 ( http: / / baike. / view / 68685.htm" \t "_blank ),婉约词派代表。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 http: / / baike. / view / 2167685.htm" \t "_blank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 http: / / baike. / view / 487786.htm" \t "_blank )》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http: / / baike. / view / 5002130.htm" \t "_blank )》。4、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 ( http: / / baike. / view / 99204.htm" \t "_blank )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 ( http: / / baike. / view / 40898.htm" \t "_blank )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 ( http: / / baike. / view / 506479.htm" \t "_blank )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 ( http: / / baike. / view / 31136.htm" \t "_blank )”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预习导学】
一、在小组内熟练朗读诗词并背诵课文
二、朗读课文,分别找出这五首诗词中表达主旨的诗句
《归园田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终南别业》:
《渔家傲》:
《长相思》:
三、默写诗词
1、《归园田居》:(诗人: )
, 。
, 。(早出晚归,勤于耕作)
, 。(反映劳作的艰辛和劳动带来的轻松喜悦的心情)
,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 )
, 。
, 。(描写洞庭湖壮丽景色)
, 。(比喻作者想做官又没有途径)
, 。
3、《终南别业》(诗人: )
, 。(交代购得终南别业得缘由)
, 。(概括山居得到的乐趣)
, 。(具体描绘“自知”之“胜事”)
, 。
4、《渔家傲》:(李清照)
, 。 ,
, 。
, 。(比喻作者理想难以实现的句子) 。 , 。
5、《长相思》:(纳兰性德)
, , , 。(诗中被称为千古奇观的句子)
, , , 。(表达出词人的思乡之情)
四、按提示填空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勤于耕作的诗句是: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的壮阔和声势的诗句是:
3、《终南别业》中最能体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4、《渔家傲》中展现出一幅海天相接的画面的诗句是
5、《长相思》中被誉为“千古奇观”的一句是
【合作探究】
找出各首诗词中的名句,理解、欣赏它们的含义
【我的收获或疑问】
收获:
疑问:
文言阅读练习(一)《桃花源记》(17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2分)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⑵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他就染病死了。后来就没有问(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3.从这篇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3分)
答:
4.写出本文所出的三个成语。(3分)
答:
5.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由。(3分)
答:
6.文章为什么要以人们未能找到桃花源结尾?谈谈你的理由。(2分)
答:
(二)《岳阳楼记》(25分)
1.这篇散文中有些句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成语,请将这些成语写在下面。(至少3个)(3分)
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
3.第三、四自然段具体表现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2分)
悲 ,喜 。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2分)
答:
5.下列句子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感极而/悲者矣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天/接/云涛/连/晓雾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第四段写景的顺序,从时间上看是: ;从空间上看是: 。(2分)
8.文中用“ ”一句描写微波荡漾的月光;用“ ”一句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9.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 ”。(2分)
10.岳阳楼有一名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有一与“忧乐”相应的名句是
“ , ”。(2分)
1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矛盾吗?为什么?(2分)
(三)《醉翁亭记》(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C.山之僧智仙也 四时之景不同 D.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
2.请写出与欧阳修齐名的两个宋代文学家: 、 。(2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这篇游记以“乐”为中心展开,那么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的那些“乐”?(3分)
答:
5.文中“ , ”已成为经典名句,常用来比喻“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2分)
6.第三段四句话分别写了四层意思,请各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并指出哪一层是重点。(4分)
答:⑴ ⑵ ⑶ ⑷
重点是第 层。
29课参考答案
(一)《桃花源记》选段
1.A
2.⑴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⑵不久,他就染病死了。后来就没有问(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3.发现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4.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5.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与祥和。
(言之成理即可)
6.这说明在桃源明心目中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言之成理即可)
(二)《岳阳楼记》选段
1.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2.(他们)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做官就为他的国君担忧。这样,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地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3.意思对即可。可引用原文,也可自己创作。示例: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4.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与远大抱负。
5.A
7.从白天到夜晚 由远及近
8.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的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是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样的忧乐与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毫无关系,二者并不矛盾。
(三)《醉翁亭记》选段
1.C 2.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3.⑴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⑵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表达这快乐的,是太守啊。
4.山水之乐、四时之乐、为百姓之乐而乐。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⑴滁人游 ⑵太守宴 ⑶众宾欢 ⑷太守醉 第四层
罗山中学八(下)语文导学案NO.29 第 4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