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6月考前冲刺卷历史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6月考前冲刺卷历史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4 08:22:59

文档简介

2021届高三考前冲刺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
BCABDABBC
C|
AABDAD
、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5分)
(1)特点:起源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社会整体和国家控制,忽视个人权利和国
家义务;注重运用政府行政手段;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5分,任意
五点即可,每点1分)
(2)做法: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国
家成立专门扶贫领导机构;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6
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原因: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扶贫
政策的出台和政策及时调整;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艰苫奋斗。(4分,答
出四点即可,每点1分)
18.(15分)
(1)内容:教育者应该关心儿童,避免儿童形成对抗心理;顺应儿童天性,使用游戏教
育儿童;重视礼仪教育;让儿童量力读书、喜欢读书。(4分,任意四点即可,
每点1分)
意义:把儿童教育作为古代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社会教化;促进了教育事
业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普及和民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将儿童教育作为
统治者传播治国安邦之道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主导地位;对后
世的儿童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2)特点: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秉持“儿童本位”原则;以性善论和天赋人权说为立论
依据;充分体现儿童的童年价值。(2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
原因:近代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人的异化,打破了
原有的和谐关系;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法国的封建专制统
治激化社会矛盾。(4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19.(12分)
【示例一】论题:维多利亚时代英国面临着的经济发展及社会问题。(3分)
阐述: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段。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各种科
技发明与技术创新为国家经济带来新生力量,如火车、蒸汽船、纺织机器等(以1851
年伦敦博览会为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全世界的经济第
强国。(4分)但在这繁荣与财富下掩盖的是工人阶级的贫困与不幸,为了谋生,连
妇女和儿童都要受雇到艰险、肮脏的工厂、矿山去卖苦力。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终于引
发了英国大规模工人运动。(5分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密★启用前
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冲刺试卷
历史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浄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明和先祖转变为家庭核心的“父”,表现形式
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活跃
B.农业经济的转型
C.中央集权的建立
D.血缘政治的强化
表1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年)汉武帝
分封的部分侯国(据《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编制)
表1
侯国名
获封侯身份
安成、宜春、句容、句陵
长沙定王子
丹杨、盱台、湖孰、秩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
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
淄川懿王子
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
广望、将梁、薪馆、薪处、陆城
中山靖王子
据此可知
A.分封宗法制得到局部恢复
B.儒家纲常伦理影响政治决策
C.大一统政治格局渐趋巩固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加剧
3.东晋、南朝时期,大量南迁士人,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和地区。政府推行了设置侨州
郡的政策,于是在南方出现了大批北方的州郡名,只是加上一个“南”字。如在京口设
立南徐州,在江乘设立南琅琊郡与南临沂县。这一政策
A.反映了对国家统一的愿望
B.缓和了东晋以来的民族矛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4.据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
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
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这说明当时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
中央集权存在着危机
C.市民阶层的社会影响扩大
D.保甲法实施成效甚微
5.《文姬归汉图》系南宋陈居中以东汉才女蔡文姬深陷匈奴的一段坎坷经历,作为创作轴
心的历史故事画。画中文姬、匈奴左贤王、汉使皆以织毡为坐席。左贤王去卑盘腿朝南
居于画面上首的位置,汉使则跪坐面北,居于下位(如下图)。此作品
A.反映出浪漫主义唯美画风
B.体现了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
C.旨在厘清汉匈关系的演变
D.蕴含着托古喻今的讽谏之意
表2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
糙米价格(毎石)棉布价格(每毎匹)踹匠工资(每匹)
1665年
约400文
约30
1724年
约1000文
约3035文
约11文
18世纪末
约1500文
约100200文
约14文
(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踹匠约2万人)
据表2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
A.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C.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
D.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
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的南浔、震泽等地丝商将买进的土丝按等级分发给农户或小作坊
再次缫制成经丝,专供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时人称为“洋经丝”,其价格也
远高于未经再加工的丝。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
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
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制作用
D.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8.20世纪初,革命派主张“排满”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强调汉民族与满族之间的
种族区别。而立宪派则主张“合满”建立一个包括满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表
明当时的中国
A.满汉民族矛盾激化
B.民族国家观念强化
C.政党之间竞争激烈
D.革命思想成为主流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