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35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35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3 21:54: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难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拓展、商业与市场等关
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
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录、视频导入:
目录: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兴盛
3商业贸易的繁荣
4经济重心的南移
视频:清明上河图(动画)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农业的发展
出示图片:耕获图(苏湖熟,天下足)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进行概括)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
产于越南的占城稻有很多特点: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
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50余日。
③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材料四:从西晋到南宋宋时期的人口南迁图
④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相关史事】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模块二、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出示图片:蜀锦
①北宋,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丝织生产发达;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工具先进和种类繁多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有“罗织锦绣甲天下”美称。
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河北定窑特点:色泽莹洁,造型工巧
出示图片:定窑孩儿枕
出示图片: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景德镇瓷器
特点:雨过天晴云破处
千峰碧波翠色来
似玉、非玉、而胜玉
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海船配备指南针。
图片:宋代海船
图片: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模块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贸易兴盛
出示图片:清明上河图
行人熙攘、商贩密集、商铺林立
都市多——最大的开封和杭州
人口多——一百多万
时间长——早市夜市的出现
范围大——乡镇出现草市
宋代的商业特别是南方的商业为什么如此繁荣呢?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自北宋开始,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根据所学知识,对比唐都长安和北宋汴京城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产品种类:市场上的产品更加丰富。
原因: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商业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增加了收入,丰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海外贸易的发展
概述一下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1)港口多: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贸易范围广: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
(5)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人中占有重要地位。
北宋初期,四川地区专用铁钱。铁钱每贯重12斤,买一匹上等丝绸,要付130斤的铁钱。
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四川富商,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货币来进行交易?
3.纸币的出现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1)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2)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3)今天的货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范围更广,印刷更精美,防伪技术更高。同时纸币的发行和管理更加科学。
模块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
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
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
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是怎样的?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拓展延伸
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
3、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4、要重视科技进步。
5、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共35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目录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商业贸易的繁荣
经济重心的南移
视频:清明上河图(动画)
一、农业的发展
耕获图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③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
产于越南的占城稻有很多特点: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
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50余日。
一、农业的发展
材料四:从西晋到南宋宋时期的人口南迁图
④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一、农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的普遍推广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
茶树
棉花
一、农业的发展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扬场
入仓
耕获图
看图识农事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水稻
品种
由越南传入的
在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区域
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同时,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产量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粮仓
长江下游和
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
”的谚语。
占城稻
南方
水稻
太湖
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
茶树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产茶州县比以往有所

棉花
南宋后期由
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增加
广东和福建
一、农业的发展
【相关史事】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一、农业的发展
蜀锦
二、手工业的兴盛
①北宋,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丝织生产发达;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工具先进和种类繁多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蜀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四川有“罗织锦绣甲天下”美称。
纺织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制瓷业
河北定窑
色泽莹洁,造型工巧
定窑孩儿枕
二、手工业的兴盛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雨过天晴云破处
千峰碧波翠色来
似玉、非玉、而胜玉
景德镇瓷器
二、手工业的兴盛
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海船配备指南针。
宋代海船
二、手工业的兴盛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二、手工业的兴盛
行业
表现
中心地区
纺织业
丝织业:

棉纺织:

丝织中心


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辉煌时代、五大官窑
南宋著名瓷都

是我国的制瓷中心
造船业
造船技术:世界领先、设计科学、规模宏大;
世界上最早的

船上配备



是我国造船中心
南方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兴起
四川
江浙地区
海南岛
江西景德镇
江南地区
船坞
指南针
广州
泉州
明州
二、手工业的兴盛
清明上河图
1.商业贸易兴盛
行人熙攘
商贩密集
商铺林立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都市多——最大的开封和杭州
人口多——一百多万
时间长——早市夜市的出现
范围大——乡镇出现草市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货郎图》(局部)
宋代的商业特别是南方的商业为什么如此繁荣呢?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自北宋开始,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根据所学知识,对比唐都长安和北宋汴京城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产品种类:市场上的产品更加丰富。
原因: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商业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增加了收入,丰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海外贸易图
2.海外贸易的发展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港口多: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贸易范围广: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
(5)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人中占有重要地位。
概述一下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北宋初期,四川地区专用铁钱。铁钱每贯重12斤,买一匹上等丝绸,要付130斤的铁钱。
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四川富商,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货币来进行交易?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3.纸币的出现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
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北宋的纸币——“交子”
交子
北宋出现在四川成都,
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会子
南宋出现,
纸币使用范围更广。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2)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3)今天的货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范围更广,印刷更精美,防伪技术更高。同时纸币的发行和管理更加科学。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经济的发展
商业中心
制瓷业中心
纺织业中心
苏湖粮仓
造船业中心
造船业中心
造船业中心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什么是“经济重心”呢?
指经济技术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
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
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
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是怎样的?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南宋
南移完成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
3、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4、要重视科技进步。
5、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拓展延伸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堂小结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