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32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32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3 22:02: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概况及历史影响。
2.了解唐末黄巢等农民起义、以及唐朝灭亡等基本史实。
3.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历史局面。通过史料分析得出五代十国的特点,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而亡的了解,由史入政,培养学生参政意识。
【重点】
从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历史事件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影响及后果。了解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难点】
明白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影响,评价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历史局面,引导七年级的学生了解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甫的《春晚》及目录导入: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目录: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朝政腐败,
任人唯亲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相关史事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
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
(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元年三月”条
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为安史之乱、唐朝衰亡埋下祸根。
(2)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3)外重内轻: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请结合所学及课文内容,将开元末年的唐玄宗与开元初期的唐玄宗做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2、安史之乱的过程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乱持续八年之久。
视频: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视频素材唐安史之乱的大概经过
(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马嵬驿之变。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的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在763年被平定。
资料速递: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3.安史之乱的影响
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模块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人物扫描: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1、黄巢起义的原因
⑴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⑵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起义。
2.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唐朝灭亡
⑴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⑵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模块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实质: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视频: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2.“五代十国”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在北方,50多年里就更换了5个朝代,可谓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中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实。
(2)影响: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湖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liú)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使钱塘江附近逐渐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3)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还是出现了比较有为的君主,他就是周世宗柴荣,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些列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北宋的建立和统一打下了铺垫。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共32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目录
01
02
03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概况及历史影响。
2.了解唐末黄巢等农民起义、以及唐朝灭亡等基本史实。
3.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历史局面。通过史料分析得出五代十国的特点,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而亡的了解,由史入政,培养学生参政意识。
学习目标
(1)朝政腐败,
任人唯亲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相关史事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
荒废朝政。
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
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
国忠担任宰相。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兴庆宫沉香亭(复建)(今西安兴庆宫遗址公园内)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
一、安史之乱
(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元年三月”条
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为安史之乱、唐朝衰亡埋下祸根。
李林甫
杨国忠
(2)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3)外重内轻: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朝开元时期边镇驻军数量表(单位:万人)
——整理自《旧唐书》
外:边镇兵48.4万
内:中央军9万
VS
开元末年,边疆的募兵队伍渐渐增大,但中央的军制却没有相应地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变通。外重内轻的问题于是便显著起来,并且酿成了安史之乱。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安西
北庭
河西
朔方
河东
范阳
平卢
陇右
剑南
岭南
2.4
2.0
7.3
6.4
5.5
9.1
3.7
7.5
3.0
1.5
唐朝开元时期形势图
(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地图册》)
安禄山身兼三镇的节度使,拥兵二十万,成为唐朝立国以来最有势力的军将。
安禄山703年—757年
开元初期
开元末年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
整顿吏治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日趋腐败
请结合所学及课文内容,将开元末年的唐玄宗与开元初期的唐玄宗做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2、安史之乱的过程
(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乱持续八年之久。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2)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马嵬驿之变。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的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在763年被平定。
资料速递: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3.安史之乱的影响
1.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地图册》)
人物扫描: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1、黄巢起义的原因
⑴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⑵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起义。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相关史事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
⑴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⑵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3、唐朝灭亡
人物扫描
后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出身贫寒,后掌握唐朝兵权,废照唐宣帝而自立。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
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事件
性质
影响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它是一场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它是一场农民起义,是一场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阶级斗争。
战乱使唐朝社会遭受了空前浩劫,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
致命打击
朱温夺权
唐朝灭亡
唐朝的兴亡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五代十国的实质: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五代十国”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政权
时间
朝代
政权
时间
朝代




907-951

后唐
923-936
后汉
947-950
后晋
936-947
后周
951-960
后梁
907-923
前蜀
907-925

909-945
南汉
917-971

918-937
南平
924-963
后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汉
951-979
吴越
907-978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在北方,50多年里就更换了5个朝代,可谓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中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实。
(2)影响: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湖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liú)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使钱塘江附近逐渐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3)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五代时期还是出现了比较有为的君主,他就是周世宗柴荣,他在位时期进行了一些列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北宋的建立和统一打下了铺垫。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回顾思考: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安史之乱?它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给唐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概述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五代十国有哪些政权,政权特点是什么?
这一时期有什么影响?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