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
分析地形与气候特点。
2.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 讨论该国如何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的问题。
3.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视频,《巴西足球》让我们走近巴西。
[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巴西的国旗(教师做简单的介绍)。
出示学习目标
师:让学生画一副巴西轮廓图(备用)。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和讨论,下面把同学们分为四个学习小组。
自主学习
自读课本插图3—41及90页—91页第一自然段。
你获取了哪些地理信息?
每位同学明白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桌合作与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汇报学习成果。
展示课件:巴西位置图,教师简单讲解,加深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在巴西轮廓图上把下列地理名称填注在相应位置(赤道 南回归线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亚马孙河 伊泰普水电站 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师生讲评。
亚马孙平原上覆盖着大片的热带雨林,它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人类又是怎么对待它的?转乘“地球之肺”。
展示课件森林被破坏图片。
展示课件:
大片的热带雨林被破坏原因及带来什么后果?
热带雨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
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减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制造大量的氧气,亚马逊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
展示课件: 出谋划策
小组讨论:教材92页活动3.
面对砍伐热带雨林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的说法?为什么? 请小组合作 出谋划策找出路。
小组展示成果,小组间互评。
教师总结:
改变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以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保护热带雨林,保护人类的家园!
保护环境是你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是全人类的责任
课堂总结:
突出总结巴西的“大”和“热”,帮学生理清思路。
板书设计:
一 位置
二 地形
三 河流
四 气候
走出课堂:
搜集资料,探讨巴西迁都原因,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