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2 东南亚 复习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2 东南亚 复习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3 17: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初中阶段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的一部分。本节课以“东南亚”为例,展现了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为目的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七年级粤教版第七章《亚洲》中第二节《东南亚》的内容按课程要求一般为两课时。本课例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复杂的地形,重要的位置”。以下是该课例的主要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认识区域的尺度有大有小,认识大洲是认识区域中的大尺度,而认识地区是认识区域中的中等尺度,本节课则是认识区域中的中等尺度。它是新课程要求学生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同时它与我国相邻,这加大了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读图说出东南亚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说出河流的分布与流向,及城市分布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察、读图分析、讨论、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掌握
东南亚的基本概况。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观察、读图分析、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亚洲时已了解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本节只是在亚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但由于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强调各尺度区域的学习重点不同,学生要深入掌握这一节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以“学习强国”APP图标作为封面,以东南亚的美景和印度尼亚歌曲“Madu Dan Racun”的网红视频为内容,打开学习强国,让学生观看。
学生观看。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本节课所研究的区域,同时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之
合作探究
(一) 承转:以飞机承载大家去旅行的方式,给学生分组学习探究。学生组内交流,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各自的任务。
引导深化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认识马六甲海峡。 学生观察地图,在世界地图寻找东南亚,同时画出赤道和北回归线,并尝试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教师引导深化,加深对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

环节二之
合作探究
(二) 承转:现在我们看到屏幕上一闪一闪的国家是哪个国家,有请同学为我们讲述它的相关信息。
结合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将学习内容加以梳理。 学生课前预习利用时用,搜集新加坡的地理概况资料,同时延伸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情况。 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对东南亚的主观认识 。
环节二之
合作探究
(三) 承转:结合所学知识一起完成导学案的前半部分内容。完成后,一起朗读校对。
查看学生做题情况,及时加以指导改正。 学生做题,朗读。 通过练习巩固,朗读加深,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环节二之
合作探究
(四)
承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和范围,那么它的地形状况如何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的内容,指导学生观察地形图,掌握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学生在地形图中,描出重要的河流,观看屏幕,团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分析,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环节二之
合作探究
(五)
承转:地形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而我们知道地形会对河流造成影响,那中南半岛的河流状况如何?
引导学生完成《学导案》,同时巩固加强地形和河流的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展示团队成果。 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环节四 课堂总结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 帮助学生梳构建知识脉络,强调重点。
环节五 视频欣赏
教师根据本节课所知识,将其制成微课小视频,供学生欣赏。 学生观看 通过熟悉而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吸收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还存了着不足之处,个别内容的讲解程度不够,本节课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透过地理表象看本质,拓展和挖掘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与影响,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但由于初中生本身知识的局限性,有些知识点还需要教师加以分析,今后在这方面要多加注意,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