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题课件(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题课件(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4 09:25:32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再塑生命的人
第10课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课内知识优化练
C
(1)cuō niǎn zhàn (2)jié rán gǎn kǎi
(3)摔碎 còu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4
5
6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7
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我的手指搓捻( 
 )(
  )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
  )开的花朵。
(2)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  
)( 
 )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 
 )( 
 )万分。
?
cuō 
niǎn
?
?
?
?
?
zhàn
jié 
rán
gǎn 
kǎi
(3)我想起了那个被我(shuāi
suì)________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  )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
?
摔碎
còu
2.
【2020?扬州】按要求完成练习。
您是勤劳的耕耘者,经年累月,使我们荒寂的心原上撒满希望的种子;您是长明的灯塔,久久伫立,把我们从无边的暗夜引向光明;您是平静的港湾,温情脉脉,目送我们驶向远方。老师,谢谢您!我们将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让它萌发生长;我们将常常拂拭自己的心灵,不让灰尘遮蔽真理的光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修改语段中画线的病句。(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2)根据语境,补齐语段横线处的内容。
“使”改为“在”。 
示例:我们将时刻把好自己的船桨 不让风浪击垮知识的小船
3.
【2020?金华】下列诗句的含义与海伦?凯勒的识字体验,最接近的一项是(  )
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识字,小海伦总是把“杯”与“水”混为一谈。莎莉文老师让水在小海伦的手上流过,又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突然间,小海伦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手上流过的这种奇妙的东西。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点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义是“遭遇挫折、面临困境的下一刻,眼前也可能会出现新的天地,我们要对前途充满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义与海伦?凯勒的识字体验最接近,故选C。
▲4.
文章以《一棵会思考的松树》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简述。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4页第4-6题。
H 借物喻人,既指“我”像一棵会思考的松树,在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在生活中学会思考,遇事沉着冷静;又指李老师像一棵松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无私奉献,默默教育和培养学生【里】。
5.
文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Y “沉入”写出“我”被同学嘲笑时的羞愧与难堪无助,“托起”写出老师的赞赏和奖励让“我”感到无比温暖的心理感受【容】;一“沉”一“托”,突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意】。
★6.
试分析文中的李老师的形象特点。
G 李老师多才多艺,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懂得教育艺术,耐得住孤岛的寂寞,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条】。
7.
【语言素养?语言运用】你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对工作很负责,教学水平也很高,只是有时作业布置得太多,挤占了同学们很多课外活动时间,这使部分同学对她有情绪。作为班长的你,该怎样委婉地向张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想法?又该怎样做同学们的安抚工作呢?
(1)你对张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张老师,我想代表大家和您说
说,您教课好我们都很认同,就是以后布置作业能不能少点儿,让我们有时间进行一些课外活动,这样也有利于语文学习,而且我们以后会更努力学习的。
(2)你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同学们,我们将来的成功与
老师的辛勤是分不开的,老师这么做也是为了我们好,老师也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请大家先不要抱怨,我会向老师汇报大家的意见,也希望大家能体谅老师。(共32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9课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C
B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B
5
6
7
C
8
9
B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9
20
21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áo) 
鼎沸(fèi)
绣像(xiù) 
窜(cuān)
B.
菜畦(qí) 
竹筛(shāi)
倜傥(dǎng)
拗(ǎo)
C.
倘若(tǎng)
云霄(xiāo)
鉴赏(jiàn)
啄(zhuó)
D.
盔甲(kūi)
缠络(luò)
渊博(yuān)
觅(mì)
?
【点拨】A项中“cuān”应改为“cuàn”;B项中“dǎng”应改为“tǎng”;D项中“kūi”
应改为“kuī”。
C
?
?
?
?
?
?
?
?
?
?
?
?
?
?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熟里去了。
B.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C.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D.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急等它走到中间去。”
B
【点拨】
A项中“熟”
应改为“塾”;C项中“燥”
应改为“躁”;D项中第二个“急”
应改为“及”。
3.
【2020?德州】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糖葫芦,冰糖葫芦嘞……”这一声吆喝抑扬顿挫、渺远悠长,成了我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
B.
德州的夜市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小地摊给老百姓带来了便捷,也给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息。
C.
这哥儿俩性格铢两悉称: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不苟言笑。
D.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C
?
?
?
?
?
?
?
?
?
?
?
?
?
?
?
?
【点拨】
“铢两悉称”形容与实际相符,非常精准、妥帖;也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句中用来形容哥儿俩性格完全不一样,不正确。
4.
下面图画与本文无关的一项是(
  )
B
【点拨】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A、C、D项涉及的情节分别为:捕鸟、拨何首乌、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孩子们在玩游戏。
5.
【2020?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的力量是什么呢□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英雄,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情感,是国家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因此,维护英雄尊严、捍卫英雄荣誉,应成为我们不变的信念。
A.
,
;

。 
B.
?
;


C.
?
,


D.
,



B
6.
【2020?武威】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将下面对联涉及的人物写在括号内。
(1)上联:两表酬三顾
下联:一对足千秋
(  
)
(2)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
(3)上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    )
诸葛亮、刘备
林则徐
鲁迅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应抓住对联中与人物有关的信息,如:对他的评价,他的作品,他的故事,他一生的贡献等。
7.
作者从多个角度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了观察描绘,请举例分析,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①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等;②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等;③味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这样写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趣,写出了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8.
文章第四段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有人认为本段与百草园关系不大,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删去。因为相传百草园里的长草里有赤练蛇,这就使作者很自然地想起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而这样的神怪故事符合儿童的心理,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9.
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哪几个片段?
①提问“怪哉”;②小花园玩耍(折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等);③师生共读;④上课时偷玩(做戏、画画儿)。
10.
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1页第10-14题。
X 
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依托【结构】,作者借“童年钟声”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客】。
【点拨】
本题运用散文标题作用分析法。回答此类题要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对标题的作用进行整体把握。“童年钟声”贯穿全文,是本文的线索,同时也是作者抒情的载体。
▲11.
第③段主要描述了哪些童年生活?
G 
朗读课文、升国旗、听钟声上学、玩游戏等【条】。
12.
第③段中加点的一系列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Y 
运用“背起”“跑出”“追逐”“嬉闹”等一系列动词【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欢乐【容】,体现了钟声给孩子们带来的美好感受【情】。
【点拨】加点的词语写出了孩子们快乐的心情,体现了钟声带给孩子们的美好感受。
13.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H 
无限快乐、纯真而简单的童年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幸福生活【里】;我们应该多一些童真、童趣,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里】。
★14.
第②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有同学认为本段与主题关联不大,应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
G/X 
相同之处:都调动了多种感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条】;特征鲜明,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景物特征,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条】。不能删除。本段描写了村子春日早晨的美好景象,突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客】,又为下文抒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做铺垫【结构】。
【点拨】
本题第二问运用内容能否删除答题法。可套用答题模式作答。第②段突出童年生活的美好,主要是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所以不能删除。
15.
文章讲述了“我”与俞老师之间的哪些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2页第15-18题。
G ①
“我”不爱干净,俞老师经常当着同学的面把“我”洗刷干净。②“我”总会找各种理由不做数学作业,俞老师没有戳穿“我”的瞎话。③“我”长大些后,懂事了,明白事理了,去看望俞老师,却再也联系不上她【条】。
【点拨】概括事件要采用“人物+事件”的模式答题。
16.
“我”为什么对俞老师念念不忘?
G 俞老师没有嫌弃“我”这个不爱干净的笨小孩,她关爱、包容“我”,守护着“我”的童年、“我”的天真【理】。
★17.
第③段所写内容看似与老师无关,能否删除这一段?为什么?
X 不能删除。因为这一段通过写“我”不爱干净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姐姐对脏脏的“我”的嫌弃【内容】,突出表现了俞老师慈爱、可亲、善良的特点【主】。
18.
文中的俞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形象特点。
G 俞老师是一位疼爱学生,和蔼可亲,守护孩子的童年、守护孩子的天真的好老师【条】。
【点拨】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要抓住与人物相关的事,以及对人物的描写,来概括回答。
19.
(语文素养?语言运用)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很容易走神或者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假如你的同桌李玉明上语文课时偷偷在桌下玩手机,你会怎样劝说他?
示例:无论哪位老师上课,课上讲的往往都是知识要点、重点,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成绩会下滑的。我想,你一定也希望自己有个好成绩吧!把手机收起来好吗?
20.
【语文素养?思维发展】“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生活。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下面给出了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拟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有趣味。
21.
亲爱的同学,你心中是否也有一个“百草园”般的乐园呢?请你借鉴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技法,写一写你心中的乐园吧。200字以内。
【思路点拨】
多角度描写景物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将景物描写得鲜活、生动、形象。写作时要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等进行描写,描写时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渗透进去。
例文:我心中的乐园是家乡的南湾湖。南湾湖非常美丽,尤其是在夏天的早晨。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驱散了,让其袅袅地升入高空。这微风没有打扰湖水,湖面没有一丝的涟漪,就像一面镜子。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香味,碧绿的荷叶微微地摇晃,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岸边的柳树像舒展腰肢的少女,将长长的柳条垂到湖面上,抚摸着湖水……南湾湖的景色真美啊,我爱这迷人的南湾湖。(共29张PPT)
《论语》十二章
第11课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C
D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C
5
6
7
A
8
9
D
10
11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12
13
14
15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6
17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shuō)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B.
论(lùn)语
吾日三省(shěnɡ)吾身
C.
传(chuán)不习乎
曲肱(ɡōnɡ)而枕之
D.
不逾(yù)矩
博学而笃(dǔ)志
?
C
?
?
?
?
?
?
?
【点拨】A项中“说”应读“yuè”。B项中“论”应读“
lún”;“省”应读“
xǐng”。D项中“逾”应读“
yú”。
2.
解释句中加点词。
(1)人不堪其忧(      )
(2)饭疏食,饮水
(       )
(3)必有我师焉
(  
  
   )
(4)三军可夺帅也(      )
(5)博学而笃志(      )
(6)仁在其中矣(       )
?
能忍受
?
?
?
?
?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改变
坚定
仁德
3.
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不亦君子乎  
B.
学而时习之
C.
吾日三省吾身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
【点拨】B项“时”名词作状语,按时;C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
?
?
?
4.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家齐动手,重新摆放家具,装饰房间和车库,忙得不亦乐乎。
B.
严于律己,每日三省吾身,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C.
纵然是箪食瓢饮的生活,也未曾埋没他一心向上的志气。
D.
这年秋天,奶奶因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
【点拨】“逝者如斯”形容时光像河水一样一去不返。用在句中与语境不符。
?
?
?
?
?
?
?
?
?
?
?
?
?
?
?
?
5.
(语文知识题)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
傍晚时分,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静谧)
B.
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急切)
C.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温和)
D.
回想起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感动)
?
?
D
?
?
?
?
?
?
【点拨】
“感慨”的近义词有感叹、慨叹等,不能用“感动”替代。
6.
【2020?衢州】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始龀,跳往助之
B.
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
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
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
?
?
?
?
?
?
?
C
【点拨】
现代社会一般十八岁举行成人礼。A.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B.不惑:指四十岁;C.加冠:指男子二十岁;D.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020?咸宁)《〈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孔子曾描述过一个人的人生坐标,强调了人生有几个重要的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8.
在学习方面,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一是要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_________________。
讲究学习方法
有好的学习态度
9.
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10.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
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中的许多句子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课文中选择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谈其对你的启发。
示例:吾日三省吾身。启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三省吾身”,因为人无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只有天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
(2)即之也温( 
  )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6页第12-15题。
坚定
?
?
接近(走近,靠近)
13.
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点拨】
这两句话的重点字词是“罔”“殆”“敏”“讷”,这些实词的解释,要紧扣文本内容,准确回答,不能有偏颇。
14.
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选文第③章与“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相近。此章中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15.
阅读第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16.
【语文素养?语言运用】班级举行诵读活动,在诵读《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所起的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会怎样说服他?
示例:“国学”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现在看来可能会有一些过时的东西,但它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
17.
【语文素养?文化传承】了解诸子百家,传承中华文化。
(1)【初识诸子】春秋战国,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请你按照示例把下面9个选项分为三组。(只写序号)
示例:墨家——墨子——快马加鞭
①儒家 ②白驹过隙 ③孙子 ④道家 ⑤孟子
⑥知己知彼 ⑦兵家 ⑧舍生取义 ⑨庄子
①⑤⑧ ④⑨② ⑦③⑥
(2)【评说诸子】根据下面孔子的小传,请你写一段话概括孔子的伟大之处,作为校刊中的“孔子专题”的前言。(不超过60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曾在鲁国担任司寇,与鲁国权臣季氏不合,55岁时离开家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出生入死。
因为仁义礼智信思想不被诸侯们采纳,他只得返回鲁国,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开办私学,聚徒讲学。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被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影响中国几千年。
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编撰古籍,开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思想(《论语》)影响深远。
【点拨】
注意题干中的“概括孔子的伟大之处”,所写内容要突出孔子的贡献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