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间壁(jiān)
蝉蜕(tuì)
搓捻(niǎn)
人迹罕至(hǎn)
B.
白颊(jiá)
啄食(zhuó)
迁徙(xǐ)
冥思暇想(xiá)
C.
脊梁(jí)
倜傥(tǎng)
锡箔(bó)
花团锦蔟(cù)
D.
菜畦(qí)
脑髓(suǐ)
遨游(áo)
落英缤纷(bīn)
2.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人不知而不愠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街上寂静无人,这条街还沉睡着,再过几个钟头,这里就会人声鼎沸了。
B.
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
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
人们常把童话中的世界和现实混为一谈。
4.
【2020·德州改编】校刊编辑部招募编辑,下面是鹿鸣同学初拟的申请书,其中格式、语法、标点等方面有错误,请至少找出3处进行改正。(6分)
申请书尊敬的编辑部老师:校刊“初荣”创办以来,发表了很多优秀作品,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广泛地影响。编辑工作对我很向往,特申请此职位。我做好此项工作的优势如下:热爱文学,在中学生知名刊物发表过若干作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有幸加入贵刊,我将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同时做好审稿、收稿、定稿及编辑等工作。恭候佳音!此致敬礼!申请人:鹿鸣2020年6月27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词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_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_,便罩住了。
A.
掀
撒
拉
牵
B.
支
撒
牵
拉
C.
支
撒
拉
牵
D.
支
扬
牵
拉
6.
下列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B.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海伦·凯勒,她是英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C.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D.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庄子等都是对古代先哲的尊称。
7.
古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论语〉十二章》中与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出发和前往的地点,表达思念友人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感慨晚景凄凉,国家由繁盛转为衰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夜上受降城闻笛》整首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20·达州】下列句子表达不得体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分)
(1)初次见面,我特地从达州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灯影牛肉,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2)魏芳收到朋友阿香的微信消息:我明天到达州,拜托你到百节机场来接我好吗?
(3)李老师,这是我要发表的文章初稿,请您斧正,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4)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不得体的是第________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020·德阳】请你用对偶的形式,根据下面的文字,为图书馆写一则广告,大致介绍清楚图书馆的环境和馆内藏书,20字以内。(4分)
图书馆设在四合院中,有很好的环境;藏书室中有古今中外的上万卷图书。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14分)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过了一会儿,潘老师回来了,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儿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他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或许是忘记了,他竟没有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进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
“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选自《教师博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0.
阅读全文,体会“我”对潘老师的感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我”____________
潘老师→“我”__________
潘老师→“我”____________潘老师→“我”感念潘老师
11.
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概括回答。(3分)
12.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4分)
13.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4分)
(二)直面中考阅读题。【2020·河南】(16分)
我的太爷老师
漆永祥
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字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苛刻,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待着。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时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做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
⑦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码得整齐好看……
⑧太爷会唱戏,但却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去开会,听到一句半句,回来就教我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教大家跳舞。我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作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
⑨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报告,讲一个只读过十八天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⑩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跟不上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九十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载着他过去的荣光。
?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他们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太上的大德。
(有删改)
14.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4分)
15.
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4分)
16.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4分)
17.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4分)
18.
请以《你最出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体,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三单元 周周清(二)
一、基础清
1.
D(3分)
点拨:A项“间壁”的“间”应读“jiàn”;B项“冥思暇想”应为“冥思遐想”;C项“脊梁”的“脊”应读“jǐ”,“花团锦蔟”应为“花团锦簇”。
2.
D(3分)
3.
B(3分) 点拨:“不求甚解”的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用在此句中与语境不符。
4.
(1)称呼顶格写。 (2)“初荣”是校刊名字,应用书名号。 (3)“编辑工作对我很向往”,主客颠倒,应改为“我对编辑工作很向往”。 (4)“审稿、收稿、定稿”语序不当,应调整为“收稿、审稿、定稿”。 (5)“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广泛地影响”中,“地”应改为“的”。(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得6分)
5.
B(3分)
6.
B(3分) 点拨:海伦·凯勒是美国人。
二、素养清
7.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4)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5)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每空1分,共12分)
8.
(4)(1分) “小女”是谦辞,(1分)用来称自己的女儿,不能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1分)
9.
示例:红砖青瓦四合院,古今中外万卷书。(4分)
三、阅读清
(一)10.惧怕 亲近 心疼(每空1分,共3分)
11.
外表严肃,实则关心学生,热爱学生;(1分)对学生要求严格,耐心细致;(1分)对工作认真负责,辛勤敬业。(1分)
12.
这一句运用细节描写,(1分)刻画了淋雨后忍着寒冷为学生上课的潘老师的外貌和动作,(1分)既表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不耽误一节课,(1分)又流露出“我”心疼潘老师的情感。(1分)
13.
交代了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师;(1分)蕴含着对潘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1分)标题与文章首尾形成照应;(1分)标题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点拨:本题采用
标题作用分析法作答。回答标题的作用,要考虑交代写作对象、点明文章主旨、点明行文线索等,还要考虑象征义、比喻义、引发读者思考等。
(二)14.
①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②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③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④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或: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艺体活动。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一条1分,答出任意四条即可得4分)
15.
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山野清新宜人、生机盎然的景象,衬托孩子们快乐的心情。(2分)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山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的细节,描写去山野的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2分)
16.
①以“我”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②详写太爷老师教书生涯中的事,略写他辞职后的境遇。或:先概括(略写)太爷老师作为“行人”的各种才能,再详述他作为老师的具体事情。③按时间顺序写太爷老师的教书生涯和辞职后的境遇。或:写教学暗含空间顺序,由学堂内到学堂外;写学堂外的教学活动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7.
①表达对“我的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肯定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对农村教育的巨大贡献,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③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第①、②点,一点1分;第③点,2分。共4分) 点拨: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通读全文,把握人物的所作所为,结合最后一段的议论抒情可得出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
四、写作清
18.
(50分)【写作指导】这个题目,关键点是“最出彩”,可以写一件事,体现出“最出彩”的过程;也可以写自己完美地取得了成功,被表扬“最出彩”。总之,如果写成记叙文,应当是以写事为主。而题目中的“你”,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是别人眼中的“我”。结构上,建议先抑后扬,最后点明取得成功,是“出彩”的关键,收束全文。
例文:
你最出彩
妈妈是我最亲密的人,她关注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给我自信的力量。
那一次语文考试,我只取得85分,这对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我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垂头丧气的,同我打招呼的伙伴都感到奇怪。吃饭时,面对一桌的美味佳肴,我觉得实在是没胃口。妈妈说:“怎么啦?饭菜不好吗?”
的确,这饭菜妈妈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做出来的,完全符合我的口味,只是我今天的心情太不好了。我啪的一声,把筷子摔在桌上,说:“妈妈,我平时也够努力的,怎么这次才考85分。”
我本以为妈妈听到这个消息,会发脾气,至少也应该皱眉头,哪知道她说:“一次失败算什么?下次你能考好的,我相信我的女儿是最出彩的!”
妈妈的信任犹如一股春风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我感到饭菜不是那么难以下咽了。
一个周末,我摆弄着电子琴,翻来覆去的几个音符就是不顺手,和弦是换了一个又一个,我心里像堵着一团棉花,闷得踢椅子敲桌子,甚至想把电子琴给摔了。
“怎么啦?遇到麻烦了?”妈妈说,“有恒是成功之本,静下心来,我相信你一定是最出彩的!”
简单的几句话,我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心,心情也就平静了下来,手指下的曲调也顺畅了许多,我竟然能完整地弹奏《爱欢闹的人》了。
清晨,我和妈妈一起跑步,妈妈已经练习过一段时间了,我还是第一次晨跑。才绕广场跑了五圈,我就感到腿发酸,勉强坚持着跟随妈妈跑完十圈,我已经站立不稳了。
第二天早晨,妈妈叫我起床去晨跑,我已经迈不开步子了。妈妈说:“你只要坚持跑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我的女儿各方面都是最出彩的!”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勉强跟随妈妈到了广场上,慢跑了几圈。果然,这以后,无论我跑得多久,腿都不酸了。此后,我的身体也强壮起来了。
“你是最出彩的!”多么简单多么有力的话语啊!它从妈妈的嘴里讲出的时候虽然平常,到了我的耳朵里,却给了我多少鼓励和自信啊!
【总评】本文围绕“你最出彩”这一中心,选取了妈妈鼓励“我”的三件小事,结构简单,线索分明,条理清晰,中心突出,语言平实,很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第三单元 周周清(一)
[测试范围:第9、10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45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
(1)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________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ɡǎn
kǎi)________万分。
(2)其中似乎确凿( )只有一些野草。
(3)我小心(yì
yì)________地揭( )开油布,仿佛(jiàn
shǎng)________一枚巨大的纪念邮票。
2.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周密的计谋)
B.
整个世界变得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C.
何首乌有拥肿的根。(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D.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鉴定和欣赏)
3.
【2020·哈尔滨】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删掉“长时间”或者“一直”)
B.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制造”改为“建造”)
C.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热爱”和“了解”调换位置)
D.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删掉“通过”或者“使”)
4.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3分)
A.
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
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
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
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
填空。(8分)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6.
名著阅读。(4分)
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________”;多年后,当鲁迅先生回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时,他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2分)
(2)《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2分)
7.
口语交际。(3分)
中华国学经典是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2020·吉林改编】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算 盘
李森祥
①陈老师个子很高。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②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着粉笔。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一堂课结束时,他把粉笔一丢,两只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
③陈算盘是陈老师的绰号,村里人背后都这么叫他。
④陈老师是块活算盘,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算盘珠上走得了马。的的得得,的的的得得得,珠子炒黄豆一般响成一气。
⑤上课时,陈老师不敲钟,不吹哨。他的头从横梁内移出来,脚就从楼梯上下来,咯——咚声比上楼时响,弄得祠堂里回声很大,学生们远远就听见了。到他下最后一级楼梯时,我们已经坐好。
⑥有一天,陈老师很认真地要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上他住的阁楼里去看看。祠堂有阁楼,陈老师的房间就在阁楼里。我们心里一下子兴奋起来。这就是说:陈老师要教我们珠算课了。按陈老师的惯例,开教哪个年级的珠算,就让哪个年级的学生上他住的阁楼里走一趟。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固定仪式。
⑦我们排着队,很小心很紧张地往楼梯上迈步,一步步迈得很慢。我脚底下软绵绵的,好像不是踩着楼梯板,而是踩在陈老师的身上。
⑧进了阁楼,陈老师让我们轮流在他的藤椅上坐一下。藤椅会咯吱咯吱叫。
⑨我们都坐过藤椅后,陈老师才打开了樟木箱。樟木箱内冲出一股陈年樟气,在小阁楼内弥漫。这有些辣有些绵酽的气息渗得我的鼻子忽大忽小的,我拼命熬着,才没打出喷嚏来。
⑩陈老师搬出来一样物件,很重。他小心地将物件平放在条桌上,解开包布,是一块算盘。陈老师对我们招招手,很慎重地说:“你们来摸摸!”我们就过去摸摸,一摸我就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块石算盘。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它能算吗?能算。老师看着我们全摸过后,将左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拨,数声脆响,打出一排珠子,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陈老师说:“你们看住了。”只见他薄大的手掌一翻,手指头弹开,瞬时,就有盐锅里爆黄豆般的声音炸出来,一串串地在我们耳边滚。一会儿工夫,声音没了,算盘上的一至九的珠子就调了个头,成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同学们都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陈老师说:你们能够像我刚才这般不歇力地打一遍,那就可以在滚了的油锅里用手指弹出一颗花生米来。
?经陈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加惊呆了。我心里想,到哪一天才能学到这一手绝技呢?陈老师的话是真的,他手指尖上的老茧,比我爷爷指根的老茧厚。
?石算盘声音响过的第二日,老师开始教我们打算盘,一块特制的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他用左手去推珠子时,脚踮起来。他规定我们,一律用左手拨珠子。他说:“右手是握笔的,怎么能打算盘呢?左手打出来,右手记,这才正。”这样,我们那一带,只要看到用右手打算盘的,就有人说:这是野路子,不正宗的。
?陈老师教我们珠算,几乎是突击性的,天天学。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晚上的时候,这声音伴了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
?那些天,陈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有了一种安慰,很知足的神态。
(选自李森祥《台阶》一书,有删改)
8.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9.
文中写了陈老师的哪两块特别材质的算盘?分别有怎样的特点?(4分)
(1)______________算盘,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算盘,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第⑩、?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1.
文末“陈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4分)
第三单元 周周清(一)
一、基础清
1.
(1)截然 感慨 (2)záo (3)翼翼 jiē 鉴赏(每空1分,共6分)
2.
A(3分) 点拨:“机关”在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3.
B
(3分)
点拨:B.应该将“制造”改为“塑造”。
4.
D(3分)
二、素养清
5.
(1)一夜征人尽望乡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油蛉在这里低唱
(4)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5)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每空1分,共8分)
6.
(1)阿长 她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每空1分,共2分)
(2)示例:《五猖会》一文中,看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都都”,吡吡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1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充满童趣。(1分)
7.
示例:我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1分)开设国学教育课,能够丰富我们的国学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对我们的身心发展和素质培养都大有益处。(2分)
三、阅读清
8.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老师“瘦”“高”“直”“挺拔”的特点。(2分)
9.
(1)石或石制(石质) 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2)黄杨木 大算盘,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共4分。算盘质地各1分,特点各1分)
10.
①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陈老师打算盘的熟练自然,出神入化,表现出其技艺的高超;(2分)②通过对同学们的神态描写,写出他们的惊讶,从侧面表现了陈老师打算盘的技艺的高超。(2分) 点拨:此题采用
人物描写作用分析法。此类题一般采用“运用……描写,写出了……,表现了……”的答题模式作答。
11.
原因:看到“我们”打算盘很勤奋,夜以继日,不断进步,对育人成果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好处:表现出陈老师的认真负责,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共4分。原因2分,好处2分) 点拨:第一问,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作答;第二问,注意从内容、结构等方面来回答文章结尾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