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04 08:0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测量物质密度
第六章
第3节
1.通过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实验步骤,进一步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
ρ=m/V
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如何测量呢?有哪些方法呢?
今天我们首先来认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
1.
量筒的用途
知识点1
量筒的使用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能用来测量固体的体积。
量筒的使用方法
(1)右图中的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
右图中的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的。
(2)右图中的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右图中的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250毫升(mL),即该量筒一次最多能测量的液体的体积。
观察右图中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体积为分度值,如上图所示其分度值为10mL。
(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错在哪里。
偏大

×
×
偏小
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相平。
(1)单位:量筒上的标度单位一般是mL(毫升)。
1mL=1cm3=10-6m3;
1L=1dm3=10-3m3
;
1L=1000mL
(2)分度值: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体积为量筒的分度值;
(3)最大测量值(量程)
:量筒最上面的刻度所对应的数值。
2.
量筒上的标度
(1)会选:在测量前应认清量筒的标度单位、量程和分度值,根据被测物体的体积和测量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将量筒平稳地放在水平台面上。
(3)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液面相平,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的液面),但也有液面是凸液面(如水银的液面),在读数时,视线应和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3.
量筒的使用方法
如图甲、乙所示,它们的液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4)会记:记录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甲图中液体的体积:130mL
乙图中液体的体积:140mL
使用量筒读数时不能“仰视”与“俯视”的原因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若仰视读数,视线斜向上,视线与量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之下,所以读出的数据比真实值偏小;若俯视读数,视线斜向下,视线与量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之上,所以读出的数据比真实值偏大。
(1)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测量: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棱长、直径等,再利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V1
V2
排水法
①密度比水大,在水中会沉底的固体(且体积较小)
4.
测固体的体积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体积的测量:
①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水能够浸没固体且固体浸没后,液面仍在量筒的量程内),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
②将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用细线拴住,使其慢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体积;
③计算出固体的体积V=-。
排水法具体步骤
②密度比水小,在水中会漂浮的固体(且体积较小)
针压法测固体体积示意图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体积的测量:
针压法具体步骤
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
;
②用一细长针刺入被测固体并用力将其压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浸没,读出此时的体积
;
③被测固体的体积V=-(由于针很细,它排开水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①将待测固体和能沉入水中的重物用细线拴在一起(重物在下,待测固体在上),用手提着待测固体上方的细线,只将能沉入水中的重物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体积
;
②将待测固体和重物一起浸没水中,读出体积
;
③被测固体的体积V=-

沉坠法测固体
体积示意图
沉坠法具体步骤
①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细沙,摇匀且使细沙表面平整,记下体积;
②放入固体后再摇晃量筒,使细沙埋住固体,且细沙表面平整,记下此时体积
;
③被测固体的体积V=
-

埋沙法具体步骤
埋沙法测固体
体积示意图
溢水法测固体体积示意图
③体积较大的固体体积的测量(密度比水大)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体积的测量:
①当固体体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中时,可把它慢慢浸入装满水(水刚好不溢出)的烧杯中,使烧杯中的水溢出;
②浸没后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倒入量筒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该固体的体积V。
溢水法具体步骤
下列有关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正确的(

A
B
C
D
D
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知识点2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实验一:测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1.
实验原理:ρ
=m/V
2.
实验设计: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用公式
ρ=m/V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3.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待测液体(盐水)。
4.
实验步骤: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将适量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如图丙所示);
⑤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ρ
=
=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密度ρ/(g·cm-3)
95
51
44
40
1.1
5.
实验数据
6.
误差分析
若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然后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则在这个方案中,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内时,总有部分液体附着在烧杯内壁上无法倒出,使测出的液体的体积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液体的密度偏大。
实验二: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
1.
实验原理:ρ=m/V
2.
实验设计: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的体积,用公式
ρ=m/V
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3.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块、细绳、水。
4.
实验步骤: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如图甲所示);
③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如图乙所示)。
④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如图丙所示);
⑤计算出待测固体的密度ρ=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石块体积V=V2-V1(cm3)
石块的密度(g/cm3)
20
30
10
25
2.5
5.
实验数据
ρ=
=
=
=2.5g/cm3
6.
误差分析
(1)细线体积对结果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出的总体积V2不仅包含固体和水的体积,还包含浸在水中的细线的体积,所以测量的结果会略微偏大,计算出的密度会略偏小;
(2)若实验中先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再将固体放在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则因为固体上带有水,会使质量的测量结果偏大,致使计算出的密度值偏大。
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原理ρ=
测量仪器
密度的测量
测质量:
天平
测体积:量筒和烧杯、刻度尺
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量固体的密度
1.
使用量筒时,按正确的读数方法,小明应沿如图所示虚线_________的方向观察量筒刻度,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_mL。
b
60
2.“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实验中用__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与“测定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选填“相同的”或“不相同的”)
相同的
ρ=m/V
天平
3.
要一次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
的酒精,最合适的量筒是(

A.量程100mL,分度值2mL
B.量程500ml,分度值50mL
C.量程250mL,分度值5mL
D.量程400mL,分度值10mL
C
体积大于100mL,分度值应尽量小
4.(2020·通辽中考改编)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____g。然后,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
为______cm3。



39
5



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g/
,相当于__________kg/。
7.8
7.8×103
ρ===7.8g/
=7.8×10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