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练习及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4 07: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B.新中国忙于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C.新中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D.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
2.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3.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应该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万隆会议上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中美《联合公报》中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
A.平等互利
B.互相开放,不搞排外
C.互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5.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营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6.“亚非绝大多数国家近代以来都曾受过、现在仍受着殖民主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周恩来这样说的目的主要是
(  )
A.反对西方殖民主义
B.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指明亚非国家落后的根源
7.据统计,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提高到1957年的7.67亿美元。中非贸易额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万隆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8.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  )
①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相同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相同 ③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愿望相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说:“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国政府的外交行动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10.万隆会议之前,亚非地区除朝鲜、蒙古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外,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仅5个;万隆会议之后到1959年,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1960—1964年有1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这说明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可
B.殖民主义体系日趋瓦解
C.“求同存异”方针推动外交发展
D.东西方关系进一步缓和
11.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2.
2020年中国印度边境爆发激烈对峙,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班公湖段边界进入中国实控地区,这引发了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强烈不满。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违反了中印两国之间达成的指导相互关系的哪一原则(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互惠互利原则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印度曾经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声明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
(1)说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某些原则”的名称及其具体内容。
材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来的,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6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
(4)“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你怎样理解万隆精神?
14.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
一、选择题
1-12.
D
B
A
B
B
C
A
C
A
C
B
B
二、非选择题
1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周恩来;1955年;万隆;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交往,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等等。
14.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