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相关领域
美术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关注文化与生活
1.单元教学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尝试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现人物动态和场景,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作品的呈现使学生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欣赏和评述能力,了解“物以致用”的思想理念,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提高环保意识。
2.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文化与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本课与本册《画日记》《大人国小人国》《参观海洋馆》《公交车站》《我们戴上红领巾》均有发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关于某种场景的感性经验,结合自己丰富和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表现人物动态及场景的学习内容。
虽然在作品的呈现上有日记、绘画和拼贴等多种形式,但都凸显了本单元“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内容基础上进行提高,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组合人物动态及活动版画奠定基础。
3.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基本能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思维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初步的体验、观察、探究能力。从造型方面讲,他们可以观察、记忆生活中场景,并进行描绘。
可能出现的问题:忽略躯干的变化,人物动态不丰富;画面添加过多琐碎内容,主体不突出。
解决方法:基于以上学生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是与其心理相顺应的特征,本课教学应在表现夸张、富有个性、生动的人物动态和场面方面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
4.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生活中某个特定场景的特点。
学生了解人物动态变化,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和场面的方法。
学生了解某种特定场合人物服装、发型、道具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欣赏、观察等活动,学习表现特定场景下人物精彩的瞬间。
学生通过感知、探究等活动,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感受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学生养成积累生活经验,为创作提供素材的习惯。
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得到提升。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学生学习表现某特定场合下人物的动作变化特点。
单元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表现生动的动态场景,构图注意主次、遮挡关系。
5.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本册《画日记》《大人国小人国》《参观海洋馆》《公交车站》《我们戴上红领巾》几课同为表现人物为主的“造型·表现”领域课业内容。同时,在一年级下册《自画像》《我的好伙伴》《雨中情》和二年上册《我爱我家》《节日里》等几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表现人物造型及动态特点有了一定基础。
在未来的学习中,三年级的《北京的庙会》《我们在游乐园里》等课,学生还将学习一系列人物动态造型表现内容,本课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课教学无疑为之后课程的学习开阔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杂技艺术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学生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大胆创新与表现。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主动探索、相互协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中我会不断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并通过一些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助多媒体采用了体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实践、实物演示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培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了解各种杂技的不同动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本课重点对生动的人物动态表演场面展开分析。
教学方式
情景式教学法、直观视觉教学方式、设疑讨论教学方式、体验探究教学方式等。
教学手段
通过创设情境和小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杂技的历史及艺术特色,掌握生动、夸张的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体验等手段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杂技演员的动态和场面,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学习态度。
教具准备
课本、范画、油画棒、剪刀、课件、教具、多媒体、照相机、录像机。
学具准备
课本、
水彩笔、油画棒、剪刀、铅笔、橡皮、白纸、勾线笔。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中国杂技的历史及艺术特色。
学生了解人物动态变化,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和场面的方法。
学生了解杂技演员的服装、发型、道具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欣赏、观察等活动,学习表现杂技演员精彩的动作和杂技表演场面。
学生通过感知、探究等活动,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感受中国悠久传统艺术的魅力。
学习学习杂技演员勇于吃苦的顽强精神。
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表演艺术的热爱之情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表现人物的动作变化,表现杂技项目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表现生动的动态表演场面,构图注意主次、遮挡关系。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
欣赏画家笔下的杂技表演
)
(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绘本导入
分组交流
文化传承
亲身体验
动作高难
主线概括
解决动态
教具拼摆
生动画面
观察实践
丰富创作
评价展示
拓展延伸
展示中国杂技演出的视频和照片
利用自制活动学具摆各种动态
对比分析服装道具的特点
在杂技动作图片上标记动态线线
)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境导入《一个天才杂技演员》绘本欣赏。
1、欢迎大家来到“好开心”中国杂技团!我是主持人小鱼。
咱们杂技团有一位著名的杂技演员叫泰焦傲,他擅长钢丝表演。他表演完收到一屋子的花篮、锦旗,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天才的杂技演员。
泰焦傲变得越来越懒,他不练功,吃得多,而他的助手甄用工却坚持刻苦练习,每天累得满头大汗。
泰焦傲变得越来越胖,以至于动物园的司机把他当成大象用卡车给运走了。
他表演走钢丝,结果钢丝被压断了。泰焦傲像颗大炸弹似的直往下掉,结果被一个人用一根手指接住了,这个人就是甄用工。
2、教师:为什么泰焦傲的表演以前很成功,后来却失败了?
教师总结:所以杂技演员要有勇于吃苦的顽强精神,每天刻苦练功,才能成为优秀的表演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中国杂技的艺术之美。学生通过绘本故事了解杂技演员要有勇于吃苦的顽强精神。
学生回答:因为他不努力练功,吃得太多、太骄傲了。
用绘本故事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杂技艺术,以及杂技演员的训练辛苦,为造型表现、艺术实践作铺垫。
引出新课——《杂技艺术》
讲授新课1、“好开心”中国杂技团的郝团长发来了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我们“好开心”
中国杂技团有很多演员年纪大了,不能再表演了,现向大家招募一批新的优秀杂技演员。你们能帮帮我吗?
郝团长
老师:你会帮他吗?
2、我们可以帮他,在帮他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中国杂技艺术。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知道了哪些杂技项目?
展示图片(分别是车技、柔术、登伞)
3、播放中国杂技表演视频。
教师提问:中国杂技表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展示滚杯杂技演员的动态图,课件画出动态线。问:演员的动态像什么?
5、出示自制活动学具——模型人。
我们又请来了“好开心”杂技团的一位著名杂技演员,她叫郝优美,技艺高超,下面就请她为大家表演一下吧!(加入不同杂技道具)
请学生上台来拼摆模型人。
6、画家作品欣赏。
教师:画家笔下的杂技表演与照片里舞台上表演在动态上有什么不同?
7、中国杂技演员的服装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呢?
出示两张杂技演出照片,请学生选出有中国特色的服装。
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出服范画。
教师总结:借助服装和发型,能更好表现出杂技演员的风采。
8、教师示范抖空竹演员画法。
教师:又一位杂技演员来了,大家猜猜她表演的杂技项目叫什么?
演示步骤:(1)用油画棒画出抖空竹演员的动态线,画粗一些。
(2)给这位演员“穿衣服”,画出外轮廓线。
(3)给演员添加头发、五官、服饰花纹,要有中国特色。
(4)添画演出道具。
9、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欣赏一组学生优秀作品,同学的作品对你有哪些启发?
学生回答:会帮他。
学生回答:转碟、转伞、空竹、绸吊、耍坛子、钢丝表演等。
学生总结:技艺高超、姿态优美。
学生仔细观察动态特点,回答:演员的动态像一朵盛开的荷花,肢体变化大,动态夸张。
学生上讲台来拼摆模型人,加入不同杂技道具,表演不同杂技项目。
学生回答:更夸张、更生动、更优美。
学生回答:要能体现中国特色,比如有唐装、旗袍、戏曲服装、中国画风格的服装等。
学生回答:抖空竹。
学生回答:应该抓住杂技表演最精彩的瞬间进行描绘……用郝团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杂技的历史和特色,为造型表现、艺术实践作铺垫。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已对杂技表演项目具有一定了解,为理解艺术作品作铺垫。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通过拼摆模型,体会到杂技演员的动态夸张、优美的特点。
在欣赏艺术作品和观看真实表演的照片中,让学生感受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示范演示,进一步强化人物动态的画法。
通过欣赏、比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实践“好开心”中国杂技团演员招募大赛。
每位同学主要表现一种杂技项目,动态夸张、优美,有中国杂技特色。
要求:(1)用油画棒画出人物主线。
(2)用剪刀沿着人物边缘剪下贴在黑板的舞台背景上。学生小组合作画出中国杂技演员,并沿边缘线剪下,贴于舞台背景板上。实际操作,切实感受动态人物的创作特点。
锻炼小组合作的能力。
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展示:“好开心”中国杂技团演员招募大赛晚会。
评选标准:
动态夸张优美
中国杂技特色
学生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并用基本完整的语言,上课所学的简单的美术专业术语评价作品。
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作品更加完善。拓展延伸1、播放视频,了解中国杂技艺术的历史。
从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中国杂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
2、中国杂技在国际上曾获得过许多大奖,展示图片:
《十三人顶碗》金奖(法国)、
《超越——爬杆》金奖(莫斯科)、
《灯偶—软功顶技》
银奖
(俄罗斯)
《蹦拐顶技》银奖(摩纳哥)
教师总结:然而,尽管我国杂技艺术曾在国际上有过深远影响,但现在却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一种状态。任何事物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杂技艺术也一样。同学们也应该做一位中国杂技的小小宣传员,将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杂技艺术作品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学生了解中国杂技的历史及获奖情况。
学生了解到中国杂技的现状。
通过观看中国杂技历史视频及获奖情况,再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只有创新才能有更好地发展,学生会更好的宣传中国杂技。
板书设计
板书照片:
学生作品展示: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方面:
1.学生在老师层层深入的教学引导下,了解了杂技的历史,知道了几种杂技表演项目,体会了杂技的难度。
2.大部分学生会用“主线穿衣”的方法解决人物动态,人物饱满,个别学生人物表现简化、呆板、无动态。
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并利用课后拓展的教师期望效应,培养了学生的持久学习兴趣。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具、视频、图片、亲身体验等不同学习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特别是通过绘本故事进行导入,以及整节课设置成一个“好开心”中国杂技团杂技演员选拔的过程,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信息手段的运用
本节课的人物动态是个难点,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教师充分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课件的动画演示,也利用了自制的模型人,直观形象,将本课重难点分解,易于学生掌握,提高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