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两则之大道之行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两则之大道之行也》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4 14:25: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 大道之行也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翻译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和思想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本文,感知此段文字的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孔子“大同”的社会理想,培养学生树奉献、诚信、友善的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进行了文本的朗读和字词翻译的预习,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多数学生已经自觉背诵了课文,整理了本节课的文言词语,但是对“大同”社会的特征以及孔子的思想内涵理解得较为吃力。
教学/活动过程 一、科学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商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他的一件很心爱的衣服弄丢了,走了几十里路后才发觉,心里十分着急和沮丧。他把这件事和一个当地的人说了,那个当地人告诉他说:“哎,老兄,你不要着急和沮丧,你在我们武阳境内丢的东西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位商人对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着原路返回武阳,果真在路上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而且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为我们归纳了一个成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成语吗?那“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形容社会怎么样?社会风气怎么样?另外,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意思接近(说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是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对我们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就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大同社会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大家把书打开。
【设计意图】:通过成语故事引入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求知欲和热情走入文本。
二、引领探究
(一)明确学习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提高朗读、背诵能力;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及思想内涵,培养奉献、诚信和友善的观念。
(二)文言常识及知识积累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礼运》,谁来介绍一下《礼记》和《礼运》?
1.《礼记》简介:这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大家看注释①,把它画一下。
【过渡】孔子为什么会写成此文呢?原来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变乱不断,他渴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故写成此文。
2.写作背景: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不断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故写下此文。
【学生活动】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都在十三四岁,生活阅历少,特别对战国末年和秦汉之际儒家经典著作知道得很少。这篇古文涉及到政治理想,与学生的思想相距较远,在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时,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给学生讲背景。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读”的形式来一同走进课文。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开始。
3.自由朗读,正字音:
【过渡】下面,请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标出停顿,注意老师范读的语气语调,一会儿老师找同学来读。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红色字的读音:
天下为(wéi)公
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寡孤独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不必为(wèi)己
4.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过渡】好,谁来朗读此文?其他同学听她的朗读,一会儿我找你们来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看大屏幕,在书上标出停顿。
5.指名学生学读,其他学生校正。(4名学生)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文本,其他学生校正。
【过渡】好,现在我们一起带着感情大声朗读文章。
6.全体学生大声齐读,圈出难懂的字。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文的教学目标要求熟读成诵,因此必须将读的功夫用在课堂上,多次朗读,可以使学生培养起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过渡】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同来疏通文意,就此检验你们的预习效果。
7.检查预习,正字义,梳理文言现象。
8.翻译句子。
【学生活动】学生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文学作品都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文言文,更是重中之重。同时,学文言文要解字,教师应指导学生习惯使用工具书,可向学生介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指导使用。还要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结,贯通文意。要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过渡】好,这最后一句提到了“大道”,我们知道了“大道”指的是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其实等同于理想的施政方针,那么“大同”是什么呢?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三)整体感知
1.析概念:“大道”是什么?“大同”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关系?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等同于理想的施政方针。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设计意图】必须理解“大同”和“大道”的概念,才能加强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过渡】那么课文中哪一句提到了“大道”这一理想的施政方针呢?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解释它的含义吗?
2.“大道”这一理想的施政方针包括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政权、财物属于全体社会成员;
“选贤与能”: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管理者;
“讲信修睦”:社会秩序的维护,诚信友善。
【板书】“大道”:施政方针
【过渡】在施行“大道”后,“大同”社会将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请找出相关语句。
3.施行“大道”后,“大同”社会将有哪些基本特征?找出相关语句。
(1)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2)男友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板书】
“大同”基本特征:
人人都会得到社会关爱
人人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过渡】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板书】总结:“大同”社会景象。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这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过渡】“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世外桃源
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孙中山:天下为公“民族、民生、民权”
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设计意图】将知识迁移到课外,可以给学生一个全局观念,通过迁移,促进学生对文本中孔子“大同”思想的理解。
(四)深入探究
【过渡】可见,很多社会改革家都设想过“大同”社会,我们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请同学们将你的想法写在纸上,两分钟后老师找同学们来发表你的看法。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思考。
1.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
【学生活动】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想法,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以笔头的形式使学生写出对大同思想的理解,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充分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么今天的社会与“大同”社会有哪些共同点呢?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哪些政策和方针是为了实现大同社会而努力的?你会想到什么?
2.今天的社会与“大同”社会有哪些共同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学生活动】学生齐声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当代的施政方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并将本文所学内容运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奉献、诚信、友善、平等等美好品质。
三、归纳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近《大道之行也》,了解了“大道”的施政方针以及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孔子一同领略了大同社会的景象,也许现在还不能实现“大同社会”,但是有很多已经变成了现实。同学们,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你们是未来社会真正的主人,我们只要好好学习,拼搏奋斗,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行事,那么像孔老夫子提出的这种“大同”社会终有一天是会实现的。最后,让我们承载着孔子的思想和我们实现大同社会的决心,伴着美妙动听的古乐,再次高声朗读这则千古名篇,有能力的同学背诵。
【学生活动】学生高声朗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完本节课后,再次高声朗诵课文,此时学生会带着更多想法去朗读。
四、训练反馈
1、背诵并默写全文。(全班)
2、描绘出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写在《观察日记》上。(提高)
【设计意图】在作业的布置上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分层布置作业,有助于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