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4 14: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演讲词(第一课时)

什么是演讲词?
演讲词,又叫演讲稿,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如何阅读演讲词?
特别关注:
演讲词的针对性。
演讲词的逻辑性。
演讲词的语言风格。
欣赏电影片段
演讲背景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著名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7月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那天,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辞严的讲演。
辨析字音字形
卑劣( ) 诬蔑( ) 屠杀( )
捶击(chuí ) 恐怖( ) 卑鄙( )
蛮横( )
liè
miè
jiàn



hèng

挑拨离间( )
赋予( )
初读文章 梳理结构
简要概括内容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段),痛斥罪魁,赞颂英烈。
第二部分(4—5段),敌人必败,人民必胜。
第三部分(6—11段),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第四部分(12段),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精读文章 品味语言
精读1—3段,探究:闻一多先生是如何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的?又是如何来赞扬进步青年的英勇抗争的?
连用三个“无耻”,反衬三个“光荣”
“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三个方面)
设问、反问、感叹
排比、反复、对比
精读4—5段,探究:闻一多先生在谈及特务时,称呼从“他们”到“你们”有一个转换;面对青年听众时,则又直呼“我们”。这些不同的称呼,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他们——愤怒、轻蔑
你们——毫无畏惧、当面警告
我们——自信自豪、亲密无间
闻一多先生正是在现场即兴的演讲中,充分掌握了听众的不同心理,从而使内容有的放矢,且矢矢中的,针对性强,语言气势澎湃,爱憎分明,力量感强。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臧克家
学习演讲词(第二课时)

发表演讲词的目的
劝说读者与作者或演讲者一道采取态度或行动。演讲者、演讲词和听众之间要构成浑然一体的和谐感。

“我知道你的实验已经在天上了。希望你常回国来。”
——胡锦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作家介绍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1969年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为人类微观世界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倾向于理论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我希望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学生们的兴趣,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丁肇中
实验
辨析字音字形
瞭望( ) 缅怀( ) 探察( )
彷徨(páng huáng) 激变( )
袖手旁观( )
liào
miǎn
cuò

xiù
chá
不知所措( )
初读文章 聚焦题目
快速阅读全文,试着在文中找一下,究竟什么是“格物致知” ?
【第②段】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思维递进:为什么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精神呢?
【第③段】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梳理思路 分析结构
思维递进:如何证明?
【第④⑤段】
阳明格竹——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②—⑤段
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思维递进: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⑥—⑩段】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新知的获得、积极的探测、有计划、有目标
思维递进:中国教育的现状?
【第?—?段】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中国学生、个人经验
②—⑤段
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⑥—?段
分析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在科学上重要性的表现和中国教育中的缺失。
思维递进:我们应当怎么做?
【第?段】
从“学术研究” 推而广之,扩大到“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和“个人行动”。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②—⑤段
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⑥—?段
分析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在科学上重要性的表现和中国教育中的缺失。
?段
点明格物致知意义,提出要求和希望。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回归演讲开场 感受缘起情怀
学习演讲词(第三课时)

22岁,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48岁,他晋升为北京大学教授;
55岁,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6岁,他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58岁,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9岁,他加入九三学社,后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60岁,他荣获国家十大科学技术成就奖;
66岁,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陈嘉庚科学奖;
67岁,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作者介绍
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当代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他是北大方正集团的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第3段)第六个重要抉择: 。
(第3—5段)为什么:① ,
② ,
③ 。
(第1段)交代背景,引出话题: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6—8段)怎么做:① ,
② ,
③ ,
④ 。
(第10段)总结全文,发出呼吁:融入集体,实现价值
(第3段)第六个重要抉择:扶植年轻人。
(第3—5段)为什么:①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②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
③千万不要迷信权威。
(第1段)交代背景,引出话题: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6—8段)怎么做:①学术带头人小于或等于55岁,
②需要风险投资的基金支持创业者,
③创造条件扶植年轻人,
④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10段)总结全文,发出呼吁:融入集体,实现价值
现场听众有什么反应?
演讲词中的括号
一般情况下,演讲词括号里的内容是记录演讲现场演讲者的动作、声调或者听众的反应的。它能让读者通过演讲词更好地感受到现场的氛围。
七次掌声
九次笑声
赢得听众掌声的语句:
①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第1段)
②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第4段)
③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字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第5段)
赢得听众掌声的语句:
④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第5段)
⑤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第5段)
⑥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第8段)
⑦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谢谢。(第10段)
赢得听众笑声的语句:
①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第1段)
②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第4段)
③……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第5段)
④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第5段)
赢得听众笑声的语句:
⑤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第5段)
⑥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第5段)
⑦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第5段)
赢得听众笑声的语句:
⑧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第7段)
⑨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第8段)
细读深究
细读这些语句,思考:这些赢得掌声和笑声的语句都有怎样的特点呢?听众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应呢?
细读深究
1.见解精辟深刻,对事情本质有清醒、独到的认识,受到听众高度认同。
细读深究
1.见解精辟深刻,对事情本质有清醒、独到的认识,受到听众高度认同。
2.语句幽默鲜活,表现出对自身的调侃和自嘲。平易近人,拉进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赢得听众的认可与爱戴。
对比语言风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对比语言风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演讲的语言风格,与演讲者个人的脾气秉性、说话风格有关,更与具体话题和主要表达方式的选择有关。

什么样的演讲者,为表达什么样的观点,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就会采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和演讲形式。

1993年,57岁的王选作出了一生中第六个重要抉择: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之产生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案、新成果。在他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不久后,王选就任命了36岁的肖建国、28岁的阳振坤和28岁的汤炽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中国独立研制的照排系统。

“曹操五十作《龟虽寿》,虽‘烈士暮年’,仍‘壮心不已’。我则以为,‘伏枥老骥’ 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 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 的雄心壮志。”
——王选

“超越王选,走向世界。”
“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
——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