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4 15:57: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知识链接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春分第一候:元鸟至】元鸟,又称玄鸟,即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
【春分二候,雷乃发声】雷是春天阳气生发的声音,阳气在奋力冲破阴气的阻扰,隆隆有声,但看不到闪电。夏天阳气盛,一旦被阴雨之气阻隔,所以雨前打雷,且雷声更大。这是中国传统学问对雷的解释。
【春分第三候,始电】开始见到闪电。
春分时节的物候特征
【事理说明文】
定义: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文体介绍
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等。
理清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技巧。
掌握生字词,夯实基础
翩然( ) 孕育( ) 风雪载途( )炎热( ) 簌簌( ) 物候( )
农谚( ) 连翘( ) 悬殊( )
纬度( ) 经度( ) 销声匿迹( )
piān
yán

yàn
wěi
jīnɡ
zài
yùn
hòu
shū
qiáo

快速阅读1-3自然段,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说一说第一部分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试着想一想,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1—3) 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
(6—10)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1—12)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文章结构
1、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2、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几个因素,并举例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任选一段,举例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高下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和今日三月的长城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的差异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主要
次要
不能调换位置
逻辑顺序
3、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4、齐读文章最后一部分(11-12),自行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并说一说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主要
次要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主旨概括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1.说明条理性强。
本文谋篇布局很讲究条理性。课文从具体现象入手,清晰而有条理地说明了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文章一开始从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并号召人们要加强物候观测。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作者用了“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等词语,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既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又体现了说明的科学性。
艺术特色
准确、严谨、简洁
2.语言生动而准确。
第一段寓说明于描写之中,使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利用生动形象而又专业性的语言和诗情画意的描写,给物候下定义,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说明时还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加以比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准确、生动、典雅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加强物候研究促进农业发展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
结构梳理
描述物候现象
阐述研究意义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
思考探究
三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和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_____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 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参考答案:
1.语言生动、优美。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关系,也出色地勾画了大自然的迷人色彩;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讲解做好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2.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一词说程度,表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是除了经度、纬度、高下差异以外居于次要地位的又一因素。“平均”一词说范围,表明文中所述的提早日期是十年的统筹情况,并非专指某一年。“七种”“十年”“九天”所指明晰,准确说明了古今差异对物候的显著影响。
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经度差异
纬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逻辑顺序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课堂小结
古代农谚选粹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拓展延伸
古代农谚选粹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 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中,周期性发生的各种宏观自然现象称之为物候。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
二 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参考答案:
1.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调节各项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本来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等,也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应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像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思想一样,这些自然现象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就是“物候”了。
2.逻辑顺序。四个因素,按影响由大到小: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三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参考答案: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的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打比方。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4.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主次关系如何。)

5.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举列子。更具体、更真切了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五 这篇文章总结了武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点拨:
所列例证能说明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即可。其他决定因素,能够说出自己的依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