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科书第64,65页主题图、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进位以及怎样进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屏展示台(或教学挂图)。学生准备:小棒40根,小方块(或小圆片)50个。
一、观察主题图,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得数学信息。(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教科书第64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回答:桥的两边各有45盏灯;车上原有32人,到车站下了
17人,上来了12人;停车场有8辆客车和27辆货车……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老师都给予充分肯定。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太棒了! 那么大家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学生自由发言,全班反馈。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很棒,提了很多数学问题,也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了,但这些算式我们还不会计算。没关系,学完这个单元的知识, 这些问题我们就都能解决了。
引入新课。
教师:在你们列的算式中,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我们今天就从最简单的问题学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一是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制造学生能用以前的认知基础列出算式但又不能计算出结果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进位加法的欲望;二是从简单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入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顺势引出新课。]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观察获取信息
教师:(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教科书第65页例1的情景图。)
现在同学们看到的两个小朋友是明明和芳芳。谁能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芳芳看到停车场里有8辆客车,明明看到有27辆货车。(2)提问列式
教师:你们想一想,停车场里,客车和货车一共有多少辆? 试着列一个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算式:27+8=。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7+8你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满十了。
教师:怎么办呢? 我们先用小棒帮帮忙吧。(3)操作理解算理
教师:你能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吗? 学生操作小棒,并计算。
交流强化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样摆,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摆小棒:先摆2捆零7根小棒,表示有27辆货车,再摆8根小棒表示有8辆客车。
教师:我们先算7根加8根,怎样操作呢?
教师:7根加8根超过10根,我们先将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加上原有的2个十是3个十,再与剩下5根合起来就是35。
口算
教师:谁能根据刚才的小棒操作口算呢? 学生:7+8=15,20+15=35。
教师:35中的3是怎样得来的?
引导学生明确:27里有2个十(20),个位相加满了十(10),因此,十位就有3个十,就是30。
竖式计算
教师:你能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展示交流,再纠正引导。
学生展示时,教师重点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时,这里又多了“1”是1个十,因此向十位进1个十。为了计算十位时不忘掉加这个“1”,我们常常在这里写一个小小的“1”,表示个位进来的1个十。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特别注意个位满十进一的“1”不要漏加了。
板书: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点评:让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进行口算、笔算,而在计算中遇到新的问题———个位相加满十的问题,引发学生挑战自我,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直观地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这个问题,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同时,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多样化的体验。]
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66页,看到课堂活动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先把分散的小棒数一数,数到10 根时,把它们圈起来,然后再算一算一共有几根?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点评:通过圈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巩固计算方法,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积累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思维经 验。]
教学例2
情景呈现,突出问题
教师:(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第65页例2。)9+75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没有算出来的同学也可以用小棒帮忙,算出来的同学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小组内其他的同学听。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算法。
教师:大家现在可以汇报结果了,哪组小朋友先汇报? 把你们小组的计算方法与大家分享。
小组汇报
第1小组:我们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我们先摆好9根小棒, 再摆好7梱小棒和5根小棒。从9根小棒中拿出5根,把它们和75根小棒中的5根小棒合起来,就变成10根,也就是1梱,这样就有8梱小棒和4根
小棒。
第2小组:我们组是这样算的:先算9+5=14,再算70+14=84。
第3小组:我们组是这样算的:先算75+10=85,再算85—1=84。因为在75加10时,多加了1,所以85要减去1。
第4小组:我们组是用竖式计算的。先写9,然后在9的下面写上5,7 写在十位上……
对学生的答案和计算方法进行评议,讲解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要点。
教师:有的同学写成(此处应改为9+75的竖式形式)进行计算, 有的同学写成(此处应改为75+9的竖式形式)进行计算,这两种竖式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答。(略) (4)小结
教师:这两种竖式都可以,但人们习惯将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 [点评:学生有前面的学习基础,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做。对于计
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帮忙,体现学习的差异性;对于困难较大的同学,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得到帮助,老师评议时也给他提供了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请看教科书第66页课堂活动第2题。请大家按照题目的要求,拿出你们已经准备好的小方块,先摆一摆,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37+6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同学们,我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在视屏展示台上摆一摆,说一说。谁愿意第一个上来展示呢?
[点评:学生经过“摆一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进位加法的算理; 通过说一说算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练习十三第1,2,4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做完后选择其中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再让学生竖着观察每列中的3个算式,能发现什么。学生只要认识到一个加数没变,另一个加数在变,和也跟着变就行了。
第 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并交流,然后汇报交流结果。
第4题重点让学生观察错在哪里,并说一说怎样改正。评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并讲解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把握竖式计算的要点。
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老师评阅。此题学生可以口算,直接写出结果, 也可以竖式计算。
[点评:利用具有基础性、对比性和诊断性的练习加深对“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理解,加强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算法的应用,让每个学生更充分地感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方法。]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今天你们对自己的学习还满意吗? 小朋友们,一起来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 生活经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用主题图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加减法问题。二是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 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目 的是展示学生探索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三是利用基础性、对比性和诊断性的练习,由易到难,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特 点,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教学的全 过程。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悟出进位加法的算理。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活动中,达到学会的目的,定将收到会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