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学习方程这一单元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复习整理,旨在让孩子回顾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在进一步明晰知识点的同时,沟通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与“等式的性质”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问题解决”是“解方程”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数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经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本课亦是在学习本单元全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旨在让学生把这部分知识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发展符号意识,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了解方程的作用,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简易方程,初步体会划归思想。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梳理,学会初步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我肯定的良好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再认识。
让生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
教学重、难点:
知识的建构过程。
清晰把握每个知识点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具:课件、练习篇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这节课我们共同上一节有关“方程”的整理复习课。(板书课题)
课前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就“方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贴出相应的知识点。
用课件适时演示所学知识点。【希沃白板演示】
师:结合这五部分知识点上一节整理复习课,旨在进一步明晰这些知识点,并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达到活学活用。
5.师:有信心完成这个目标吗?(生: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开宗明义,明确整理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知识进行梳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灵活使用知识。
梳理知识,渗透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
1.首先看第一部分,想一想,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2.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1)出示表格①——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师:这个表格集中体现了用字母可以表示运算律。
出示表格②——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填一填。——课件演示数量关系。
师:在这里我们进一步明确在具体情境中字母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3.归纳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用字母可以表示运算律、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等式
1.什么是等式?你能举例说说吗?
2.等式中有个重要的性质,你知道吗?
3.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不作除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启发让孩子重新回顾旧知,效果不错。
认识方程
什么是方程?能举例说明吗?
师:强调方程的两个要素——含有未知数,是等式,缺一不可。
2.练习篇对应练习。
3.数学活动:给方程找家。
(四)解方程
1.举例:x+3=9 问: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成立?X=6就是方程的解。
2.师: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方程的解。
3.师: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
4.想不想试着求出方程的解。(想)
5.学生在练习篇中做相关习题。(追问:根据什么求方程的解?等式的性质)
(五)问题解决
1.出示相关问题解决,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找等量关系。
2.在练习篇中解答相关问题。
三、总结提升,回顾全课
1.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等多维度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五、方程(复习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