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通过查阅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进一步练习即兴发言。
·文章开篇与结尾的独特表达效果。
课前,初识人物,了解背景。
课中,借助资料,加深理解。
课后,主题拓展,丰富认知。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李贺,虽家道中落,但他认为自己身怀高贵的皇族血统,有着非凡的才华与气度。李贺刻苦读书,积极求仕,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却屡遭坎坷,终生不得志。
北京保卫战中,明英宗战败被俘,新君自顾不暇;百官群龙无首;山河岌岌可危!部分高官力主南迁。临危受命的于谦厉声怒吼:“言南迁者,可斩也!”力挽江山于狂澜之中。后来,于谦被诬陷,抄家时,作为朝廷重臣,于谦竟然“家无余资”,令抄家者甚为震惊。
查阅人物生平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早在1926年,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斗争,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1927年,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开始大肆逮捕杀害革命者。
1944年9月8日,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毛主席的警卫员张思德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毛主席为了鼓舞革命战士,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作出了一番深情的演讲。
了解时代背景
了解相关事件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了解相关事件
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斗争,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1926年3月18日,被鲁迅先生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在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向由李大钊同志领导的游行请愿的学生开枪。4月6日,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面对酷刑,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
了解陌生典故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司马迁不慎得罪了汉武帝,因此入狱遭受了残酷的宫刑。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可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最终,他用了整整13年时间,完成了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借助阅读链接
叶挺在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苦刑,仍坚贞不屈,并于1942年作下此诗表明心志。
主题拓展,丰富认知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课前,初识人物,了解背景。
课中,借助资料,加深理解。
课后,主题拓展,丰富认知。
开篇和结尾
开篇和结尾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首尾呼应
开篇和结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开门见山式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主题排比式
《藏戏》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引经据典式
《谈礼貌》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画面定格式
《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开头
开篇和结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主题升华式
《匆匆》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留白存意式
《那个星期天》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结尾
练一练:资料我会查
请选择合适的资料作为《古诗三首》《金色的鱼钩》的阅读链接,以便于帮助大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读人物形象。
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练一练:资料我会查
请选择合适的资料作为《古诗三首》《金色的鱼钩》的阅读链接,以便于帮助大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读人物形象。
《丰碑》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练一练:开头大变身
请大家阅读《丰碑》的故事节选,你能为它修改不同的开头吗?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练一练:开头大变身
请大家阅读《丰碑》的故事节选,你能为它修改不同的开头吗?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寒冷的风雪中,在艰难的征途里,一位老军需处长,用自己的生命筑造了一座丰碑。
什么样的队伍顶风冒雪还在前进?什么样的战士冰天雪地却只穿单薄的旧衣?什么样的精神令人敬佩,深受鼓舞?
长征途中,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行军。为了让其他战士都能御寒保暖,一位老军需处长献出了自己的棉衣,自己却受冻牺牲了。这是多么伟大无私的一种精神!
练一练:即兴演讲家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如何对待“死”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练一练:即兴演讲家
李大钊
坚贞不屈
忠于革命
被捕前 不顾安危 投身工作
被捕时 临危不惧 沉着镇定
审讯时 安定沉着 浩然正气
赞美品质
学完本单元,李大钊的精神品质最令我印象深刻。面对严峻形势,李大钊却依然投身工作,不顾个人安危,真是无私无畏!被捕时,面对反动派的凶恶粗暴,李大钊依然沉稳镇定,临危不惧。审讯时,面对法官的怒气冲冲,李大钊依然安定沉着,虽然他已饱受折磨,但完全没有被敌人吓倒,真是一身浩然正气。我从李大钊身上看到了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永垂不朽!
练一练:活用智慧俗语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练一练:活用智慧俗语
小明平日里不怎么做家务,扫起地来费时费力,他不禁感叹这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啊。吃午饭时,小明将自己不爱吃的菜统统挑出了饭碗,妈妈见了,教育他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小明见妈妈说教自己,很不高兴。爸爸严肃地告诉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虚心接受劝告。小明虚心地点了点头,便去练钢琴了。他沉浸在乐声之中,弹得优美动听,妈妈高兴地表扬了他。虽然扫地没扫好,可是弹钢琴却得到了表扬,这可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妈妈还给小明送上了一杯果汁,小明很感谢妈妈,他想起老师说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通过查阅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进一步练习即兴发言。
·文章开篇与结尾的独特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