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明朝小说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红楼梦》这一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昆曲以及国粹京剧。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内容、艺术特点、地位。
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发展的基本史实,知道京剧是“国粹”。
3.掌握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探究清朝前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4.通过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坚定文化自信。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石头记》,四大名著之一
曹雪芹:名霑,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在江宁织造府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不到50岁就去世。
1、前80回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西山故居书房
江宁织造府
2、后40回续写者:高鹗
乾隆五十六年,高鹗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后四十回。21世纪后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本《红楼梦》停止使用“高鹗著”“高鹗续”等字样,更新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发生动摇。红学家俞平伯临终遗言:“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悟得光明自在禅
3、艺术特色
思想性强
内容:(1)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价值:(2)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以及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艺术性高
全书虽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乾隆中 (一七六五年),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金鬻语言庙市。其本止八十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5、面世
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嘉庆七年十月,嘉庆皇帝依据乾隆十八年乾隆皇帝查禁通俗小说、戏曲先例,谕令各省督抚:“将各坊肆及家藏不经小说,现已刊播者,令其自行销毁,不得仍留原板,此后并不准再行编造刊刻,以端风化而息波词。”《红楼梦》被禁。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
被禁
乾隆五十四手抄本《红楼梦》
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欧洲。《红楼梦》是一部大书。
——《大英百科》
6、《红楼梦》的地位:
(1)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2)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用活字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以至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
“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 ——清代学者王希廉
《红楼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及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它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李大钊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毛泽东
它在中国的地位全世界没有任何小说可比。
——张爱玲
材料一:清小说是古典小说盛极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深刻地影响了小说的创作。它比明朝时更臻于成熟。
材料二: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新的以市民为主的读者群形成,这带来了个性的张扬和对人欲的肯定。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压制,使得明清文学是无论从广度和深度看都是空前的。
政治: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阶级关系:市民阶级扩大,市民文化繁荣。
文化: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两汉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红楼梦》书中描写了大量的听戏看戏的情节,当时最受广大民众喜爱的剧种有哪些呢?
1 、清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了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2、特点:
(1)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2)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二、戏曲:昆曲与京剧艺术--戏剧殿堂两国粹
兴起:
苏州昆剧古戏台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始流行于苏州昆山一代的昆山腔
昆 曲
发展:
(1)明朝: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代表:汤显祖《牡丹亭》
(2)清朝:发展达到顶峰。
代表:传世之作、政治历史剧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长生殿》
《桃花扇》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桃花扇》借助秦淮歌妓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恋爱故事,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词句谨严凝练。当时的观众在观看这两部剧时,多流泪感叹。
《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叙事严谨,文词华美,音律严格,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作。
衰落:
原因:
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旧,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显示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昆剧脸谱
特点:
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 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 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1)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2)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清朝戏剧流行的原因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徽班进京给当时的北京市民带来的丰富的文化生活。
1、背景: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
2、起源: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为乾隆帝祝80寿献艺。
京剧
3、形成: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徽调
昆曲
秦腔
京调
汉调
……
创造
改进
皮黄戏
博采众长
北京特色
京剧
特点
《同光十三绝》: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
紫禁城畅音阁大戏台
清代《茶园演剧图》
光绪年间茶园演剧图
4、发展(原因):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生:男性角色,演员扮相俊美,干净。
旦:京剧中各种女性角色
净:又称“花脸”,饰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角色。
丑:“小花脸”,大多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性格机敏、 滑稽,并不全然指性格上的丑陋。
生
旦
净
丑
京剧角色:四大行当
拓展
京剧脸谱
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豪爽;绿色寓勇猛莽撞;
黄色寓凶狠残暴……
京剧四种表演艺术手法
唱指歌唱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 “国剧”。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梅兰芳贵妃醉酒
梅兰芳(1894一1961年)
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擅长旦角,是梅派创始人,是“四大名旦”之首。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京剧梅派创始人—— 梅兰芳
“你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神话,优美和谐而永恒的世界,充满及其微妙的庄严和宁静。在美的欣赏之前,大多数西方人认为:京剧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 --罗伯特·里特尔的评价
做法
坚持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创新;
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戏曲
作者、内容、特点、地位、
小说繁荣的原因
昆曲
《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京剧
清朝代表作
明朝代表作:
原因
形成历程
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做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