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生命的诞生(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新生命的诞生(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06 09: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2.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教学重点】
了解胚胎发育和分娩养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
视频:出示胎儿第一个月到第九个月的发育视频。
思考:(说明)大家看了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它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呢?
胚胎早期的发育需要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
在受精后的第2周,出现了一层将胚胎包裹起来的羊膜,并逐步发育成一个充满了羊水的羊膜囊,胚胎悬浮在羊水中,能减少震动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视频(胎盘):
到了第三周,胎盘出现,它连接着母体和胚胎。在胎盘中,胚胎的血管外面包着一层膜浸浴在胎盘间隙母体的血液中,两部分的血液不会混合,但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胚胎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盘中有丰富的血管,既有母亲的血管又有胎儿的血管,但两者的血管是互不相通的,只不过母亲血管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能通过一番交换钻进到胎儿的血管,沿着脐带进入到胎儿的体内。同样胎儿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会通过一番交换钻进到母亲的血管,最后通过母亲的排泄系
统排出体外。从中我们能够看出通过胎盘和脐带实现了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有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等,这是为什么呢?
母亲吃进去的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体内,进而影响胎儿,严重的话可能引起婴儿的残疾。
讲述:在发育到第9周,如核桃般大小,具有人的摸样,此时成为胎儿,一直到出生为胎儿期
二、分娩和养育
过渡:胎儿发育到第九个月,将来到这个世界,那么胎儿是怎样从妈妈体内出来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P81页内容
视频:自然分娩,三个产程
(讲述:其实从受精开始到胎儿的娩出需要长达9个月,特别是到了后期,妈妈要负担着几十斤重的胎儿进行工作、生活,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好不容易盼到了分娩,妈妈还要忍受十几个小时撕心裂肺的疼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才生下了我们。所以有人说我们的生日也是妈妈的受难日,我建议:以后你过生日的时候,应先切一块大蛋糕给妈妈吃,说一声:谢谢您!讨论二:今天回家之后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你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呢?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思考:婴儿刚出生时为什么要大哭?
婴儿的脐带剪断后,形成的疤痕叫什么?
为什么说“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四、知识拓展:试管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