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面的旋转》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面的旋转》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04 12:1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圆柱与圆锥的第一节铺垫课。教材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境出发,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可形成几何体”.通过观察操作探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并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形和圆锥形物体,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资源:课件,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的小旗,直尺,圆柱和圆规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身体里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流动。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做实验感受一下吧!
实验一:粉笔头,观察粉笔头走过的痕迹是什么图形?
出示
图片圆规画圆,体会笔尖走过的痕迹是什么图形?
总结并板书:点动成线
实验二:将手中的笔平移,看看笔移动后形成的是什么图形?
出示图片雨刷摆动扫过形成什么图形?
总结并板书:线动成面
实验三:将数学书绕一条边旋转看看形成什么图形?
出示图片:旋转门旋转后形成什么图形?
总结并板书:面动成体。
寻找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导入课题: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板书:面的旋转
开展活动,探究新知
面动成体,现在我们就通过活动来探究一下一些平面图形旋转后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1.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4种小旗。动手操作,快速的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形成的图形;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一下,最后汇报结论,教师课件展示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集体交流,并认识圆台,圆柱,和圆锥。
长方形旋转后形成圆柱体。
梯形旋转后形成圆台。
半圆旋转后形成球。
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形成圆锥。
找一找这几种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这几种立体图形,那么,这几种立体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认识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面有曲面。)
3.探究圆柱的特征。
(1)课件出示一组圆柱图片,圆柱模型,这几幅图都是什么形状的?那么怎样在平面上画出它的平面图呢?教师边示范画图边讲述方法
(2)观察手中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切一切的方式探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课件出示表格),并在小组内交流。
类别名称

顶点

截面
能否转动
圆柱
圆锥
集体交流,课件演示,认识圆柱底面,侧面和高。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延伸:由于圆柱位置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把高叫做长、厚、深。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4.探究圆锥的特征。
课件出示一组圆锥图片,教师示范指导绘出圆锥的平面图。
教师出示圆锥体,学生观察,想像,操作,探究圆锥体的特征。
集体交流。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下面那些物体是圆柱?
2.下面那些物体是圆锥?
(
3
厘米
4
厘米
)3.讨论:以下面直角三角形卡片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将卡片旋转一周,可以什么样的图形?所得图形的底面半径和高各是多少?有几种旋转的方法?
4.一种饮料瓶近似圆柱形,底面直径为8cm,高为22cm,如果将这24瓶饮料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入箱内,这个箱子的内部长、宽、高至少是多少?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长方形旋转成圆柱
直角梯形旋转成圆台
半圆旋转成球体
直角三角形旋转成圆锥
圆柱

圆锥